全國節水型社會試點縣之一的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自去年以來,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了地下水灌區農業自主節水的新路子。他們對農村用水戶進行總量和定額全過程雙控制,節水效果明顯,國家節水辦已向全國推廣他們的經驗。
他們的主要經驗是:
——明晰水權,促進農民用水觀念轉變。即明確政府擁有本轄區內水資源的調控、分配、管理和監督權;用水戶按政府分配的指標擁有用水權。指標用水,節獎超罰;節約和剩余的水量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參與交易、轉讓。
——建立協會,實現群眾用水自我管理。用水者協會的職責是:在水務局授權下,將分配的水量細分到農戶并發放水權使用證;對用水的每個環節,依據上級有關規定制定獎罰制度;對用水全過程進行監督管理,獎罰在用水者協會內部進行,從而形成了區水務局和用水者協會這樣權責明確、簡便高效的兩級管理負責制。
——建立節獎超罰機制,促進農民自覺節水。具體做法是:以平均畝次灌水量作為獎罰浮動定額,上、下浮動5%的不予獎罰,用水量超過基數10立方米以內的,超出部分按每立方米0.03元處罰;超定額水0-20立方米的,超出部分按每立方米0.07元處罰;超定額水量達20立方米以上的,超出部分按每立方米0.1元處罰。節約用水的獎勵標準與處罰的標準、金額對等。獎罰情況以明細表形式由協會上墻公布。
如今在桃城區,種什么作物,怎樣能節水,成了農民重點考慮的問題。群眾開始由“要我節水”向“我要節水”轉變。去年,種高村小麥造墑時,全村節灌設施使用率約達70%,而今年澆返青水時則達到了100%。全村1414畝耕地年可節約用水5萬噸,折合資金3萬多元。
(新華社 張堂青)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