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等有關文件規定,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以督察整改為契機,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完善政策制度,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環境優美、城鄉宜居、生態安全、保障有力的美麗河南建設新格局,努力推動美麗河南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二、工作目標
(一)生態文明理念顯著增強。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習領悟更加深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切實增強。
(二)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到位。督察報告指出的4個方面主要問題全面、徹底完成整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群眾舉報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三)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面完成“十四五”生態環境質量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到2025年,全省細顆粒物濃度低于42.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1%,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75.6%,劣V類水體和縣級城市、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黃河干流水質保持穩定,丹江口水庫陶岔取水口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Ⅱ類。
(四)綠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明顯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
(五)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法規政策制度不斷完備,城鎮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監管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三、主要措施
(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一是深化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重要政治任務、長期政治任務納入全省各級黨委(黨組)、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定期研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列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教學內容,用好用活河南干部網絡學院培訓平臺,不斷強化全省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二是充分發揮導向作用。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干部管理體系的重要事項并建立正負面清單。三是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全省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認真落實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責任,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要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
(二)大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一是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落實“兩高”項目會商聯審機制,嚴格“兩高一低”項目環境準入。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到2025年全省短流程煉鋼產量占比達15%以上。對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全面排查列入淘汰類的產能、工藝、裝備及產品,制定淘汰計劃,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淘汰退出。二是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新改擴建用煤項目,依法實行煤炭等量或減量替代。到2025年,能源低碳轉型取得明顯進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占全口徑發電裝機比例達到5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突破18%,能源生產環節持續降碳提效,能源低碳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發展,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三是優化交通運輸結構調整。鞏固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成效。2023年至2025年集裝箱公鐵、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加快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5年全省內河航道里程達到2000公里,力爭全省公路貨物周轉量占比較2022年下降10個百分點,火電、鋼鐵、石化、化工、煤炭、焦化、有色等行業大宗貨物清潔運輸比例達到80%以上。四是統籌推進大氣污染治理。開展簡易低效失效治理工藝排查整治,強化工業爐窯深度治理,2024年基本完成水泥、焦化企業有組織和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深化重點行業企業績效分級創A行動,細化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提升工業企業環境治理能力。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加強整治。
(三)全面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一是深入落實“四水四定”要求。強化水資源約束,常態化開展水資源管理監督檢查和執法,堅決打擊違法取用水行為。細化完善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標體系,嚴格取水許可管理、計劃用水管理,強化河湖生態流量保障。二是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建立深度節水控水機制,確定地下水管控指標,完善監測計量體系,加強地下水禁限采區管理,實施取水許可限批,推進地下水超采區劃定,嚴控地下水資源開采總量。三是全面排查整治侵占自然保護地問題。組織開展自然保護地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排查,對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分類整治,妥善處置歷史遺留問題,嚴格查處新增違法問題。建立自然保護地建設項目正負面清單,分區分類明確各類自然保護地建設項目準入標準和審批程序。四是嚴厲打擊違法采礦行為。完善礦產資源監管制度,對生態修復義務履行不到位和違法采礦問題進行摸排,建立臺賬,督促整改。完善“人防+技防”體系,拓寬違法線索發現渠道,優化快速反應機制,及時制止查處違法采礦行為。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強化行刑銜接、行紀銜接,落實后果嚴懲。五是持續整治“挖湖造景”問題。對近年來發現的“挖湖造景”問題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嚴格審核把關,嚴格控制黃河流域以人工湖、人工濕地等形式新建人造水景觀,嚴禁違背自然規律“挖湖造景”,限制盲目擴大景觀和娛樂場地的水域面積。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