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湖南湘潭市岳塘區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湘潭市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十整改情況公示,針對反饋問題,岳塘區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積極發展綠色低碳能源,抓緊編制完成《岳塘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推動轄區內重點用能企業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項目建設,完成新一燒超低排放等治理項目。
關于湘潭市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反饋問題十整改情況公示
根據《湘潭市貫徹落實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要求,現將我單位負責的湘潭市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十整改情況公示如下:
一、反饋問題
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不高。結構性污染問題突出,重工業、傳統工業占比較大,化石能源占比較高,大氣污染物主要以工業污染源為主。
二、整改目標及整改措施
整改目標: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進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項目建設,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整改措施:
1.整改措施一:積極發展綠色低碳能源。抓緊編制完成《岳塘區碳達峰實施方案》;
2.整改措施二: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推動轄區內重點用能企業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
3.整改措施三: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項目建設,完成新一燒超低排等治理項目。
三、整改目標達成和整改措施完成情況
整改目標已全部完成。
1.持續推動能源轉型升級。目前,已完成調研和數據采集,已編制《岳塘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初稿,下一步將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成功申報國家首批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岳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多措并舉探索“一縣一企”模式,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實施。推動成立岳塘區潭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全面鋪開岳塘光伏+儲能+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岳塘區政府大樓光伏電站項目正式并網發電,作為“整縣推進”模式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屋頂創新融合發展的“試點先鋒”,平均每年發電量約39.4萬kW·h。目前我區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項目是由潭州新能源公司負責,共簽約22個項目,已建和在建光伏發電項目17個,總計投資1764.88萬元,完成光伏安裝容量4.4122兆瓦,并網容量4.4122兆瓦,預計年發電量總計378.125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7.53噸。正在建設項目1個湘潭第二污水處理廠,湘鋼50兆瓦已簽約。岳塘區境內基本做到了應裝盡裝。
2.重點企業加快綠色轉型。華菱湘鋼集團,按照湖南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要求,全力實施鋼鐵超低排改造,“綠色低碳、清潔生產”被省生態環境廳作為2022年湖南“夏季攻勢”十佳典型案例予以推介。湘電集團,成立湖南湘電綠能智控有限公司,向領軍“零碳”礦山行業啟航。研制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15kW ORC低溫余熱發電系統樣機成功實現穩定運行,熱電轉換效率達國內領先水平,填補了我國工業余熱回收利用領域技術空白。在滿負荷工況下,小時發電量達300kW,年節約標準煤800余噸,二氧化碳減排2300余噸。飛輪儲能技術、永磁同步電動機和自卸車全電驅動技術入選國家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占比超全省四分之一。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湘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的電機研發平臺入選湖南省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華菱湘鋼入選省級“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湘鋼5G智慧工廠賦能鋼鐵產業典型案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成為全國鋼鐵行業5G+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典范。湖南工程學院5G融合綠色低碳智慧大學校園建設評為湖南十大應用場景建設典型案例。推動國省綠色制造體系創建。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1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1家、綠色工廠1家,省級智慧車間1個、設計產品1個。
3.生態環境項目有序推進。新一燒超低排、湘鋼高效余能發電項目已竣工投產,鐵前原料場環保改造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其中,湘鋼高效余能發電項目有效提高煤氣發電利用效率和廠內用電自給率,實現煤氣高效綜合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采用150兆瓦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也是全球冶金行業煤氣發電效率最高、技術最先進的發電機組,目前,機組各項運行參數正常,日均發電量在360萬度以上,超過設計值。在相同的年利用小時數條件下,較同容量亞臨界機組年節標煤1.41萬噸。
四、核查驗收意見
經市發改委于2023年12月26日會同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通過調閱資料、現場核實的方式,督察反饋該項問題整改工作目標達成,符合驗收銷號的標準。
五、今后工作打算
下一步,區委、區政府將依據《岳塘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強化轄區內重點用能企業節能降碳工作,推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行綠色制造,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加強項目儲備,持續加大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項目開發力度,積極銜接爭取中央、省預算內資金以及專項債支持。
對該問題整改公示情況有異議,請在公示期間(即日起5日內)向岳塘區委、區政府反映。
中共湘潭市岳塘區委員會湘潭市岳塘區人民政府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