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堅持對標世界一流企業,與清華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攜手打造產學研聯盟,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建設“國家水中心”等重點科研創新平臺,并依托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高學歷科研人才團隊,為推動智能化提供了強有力的專業理論技術支撐。
同時,粵海水務持續加強與互聯網頭部企業的戰略合作,與華為共同建立了國內首家“鯤鵬智慧水務聯合創新實驗室”,與騰訊合作開展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調度監控中心一期項目建設,以推動水務智能化發展為著力點,實現了信息化、數字化企業與傳統水務企業的“跨界”合作、共創共贏。
通過外聯合作,粵海水務獲得了發展助力、積累了寶貴經驗,對于智能化的市場也逐漸擁有了更加深入的獨到見解。“大廠”都是軟件技術和硬件設備的佼佼者,其產品在各行業都具有普遍性的應用價值,但針對水務、電力、環保等具體行業的獨特專業性需求,還是要依靠相應領域的專業知識和人才支撐,才能實現技術產品與生產運營的真正結合,充分發揮其效能與作用。
以水務行業為例,所謂“水務”實際包括了原水、自來水、污水處理等細分領域,企業也有水利、水務等不同劃分,彼此業務流程、要求與需求存在多方面的差異,有的“大廠”設立了專門的水利事業部,但往往也局限于水利工程,對于更多細分領域無法深入理解和熟練應對,也很難為各項業務都進行專業人才儲備。
而這,正是科榮這樣公司的優勢所在,相較于“大廠”,其規模是“小”的,但在水務、環境行業全產業鏈服務方面卻更加專精,能夠深入準確地理解并執行客戶需求,從而為解決其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提供“軟硬一體”、更有針對性的智能化專業解決方案。
04智能化分步走,步步為“贏”
對粵海水務而言,智能化之路絕非坦途,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惟有踏實穩健,方能步步為“贏”。
要推進智能化,就要在研發、人才、設備等各方面給予持續高強度地投入,時間成本更是難以估量。舉例而言,足量、精確的數據,是自來水廠智能化的關鍵基礎,相應需要布設海量傳感器?!爸悄芩怼痹O備作為非常好的數據收集點和傳感器,每日可將數據準確穩定地上傳至智慧平臺,為企業數據分析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不僅能提高用戶服務的滿意度,也能為水務公司的漏損控制提供強大數據支持。但是,智能水表的更換價格較傳統機械水表要貴得多,要實現這個智能化更替的過程,就需要根據企業的經營實際來逐步完成。
事實上,這僅是水務智能化的一個具體環節。此外,智能化系統建設完成后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仍需在長期運維中不斷完善,相關成本可能遠大于建設階段。如果一下子非常大規模、全覆蓋地推進智能化,難免造成經營成本大幅增加,甚至影響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反而“欲速則不達”。
所以,粵海水務自推動智能化發展以來,始終堅持“分步走”原則——首先選取部分業務建立示范點,以原水項目、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為主,先做優做精示范點,再結合實際“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目前,粵海水務根據不同業務特點,已在多個核心業務領域打造了“智慧水務”的標桿示范點,包括東深供水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等“智慧原水”示范點,廣州南沙黃閣水廠、邳州城鄉供水等“智慧自來水”示范點,汕尾“地埋式”東部水質凈化廠、開平徑頭污水處理廠等“智慧污水處理”示范點,智能化管理運營均在行業處于領先水平。
由于水務行業的專業性和重要性,粵海水務認為在智能化的進程中,除了數據量、算法、算力之外,擁有長期、專業的技術運維支撐也是至關重要的——必須以自主研發為主導,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同時加強“大廠”合作,積極吸收外部技術,開發出的智能化產品要符合自身特點、需求與利益,并可保證后期運維升級始終跟得上,企業智能化之路才不會“半途而廢”。
展望未來,鄭航桅表示,粵海水務將緊密圍繞粵海集團“水業為本、制造當家、灣區擔當、世界一流”的發展愿景,錨定“從優秀到卓越”的企業發展目標,堅持科技賦能、技術引領,大力推進水務環保全產業鏈智能化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為“源動力”,持續引領推動企業及行業高質量發展,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輻射全國,為助力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與智者同行系列文章: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