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深圳水庫遠眺,一眼望去煙波浩渺。這里的優質水源,70%供給了近鄰香港。安靜的岸邊,忽有嗡嗡聲從天上傳到耳邊,抬頭看,一架無人機正向遠處的水天交界翩翩飛去。
這是粵海水務在東深供水工程實施智能化管理的一個常規場景——無人機基本代替了人工巡視,只要設置好路線,它可以無分晝夜地在水庫上方盤旋,探查異常情況并實時上報。
作為東深供水工程到港前的“最后一站”,深圳水庫保護區面積58.98平方公里,只需要一架無人機即可基本覆蓋。在東深供水沿線,粵海水務也實現了無人機巡航監控。
據深圳水庫的工作人員介紹:“原來都是人工巡查,要三班倒,現在這部分工作主要由無人機承擔,管理人員通過實時畫面就可以監控水庫及周邊情況,如果有異常馬上就能發現?!?/span>
粵海水務在全國水務企業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全產業鏈”“紅色基因”“時代楷?!倍际瞧洫毺貥撕?,而近些年,“智能化”也成為這家水務龍頭企業的重要特質。
作為廣東粵??毓杉瘓F旗下集原水、自來水、污水處理、水環境綜合治理、清潔能源、科技研發等多種業務于一體的水務全產業鏈大型服務運營商,粵海水務目前已在全國17個省區投資運營水務項目100多個,水處理規模逾5900萬噸/日,服務人口超1億人,連續九年榮膺“中國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2020年以來,粵海水務通過大力實施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全面推動水務企業精細化管理和項目精益化經營,有效實現企業穩步快速發展,資產、營收、利潤均實現“翻番”。
近期,E20環境平臺正式啟動“擁抱智能進階共建智能生態——與‘智者’同行系列采訪行動”后,專訪了粵海水務黨委書記、董事長鄭航桅。
以下內容,根據對鄭航桅董事長的采訪整理而成。
01在智能化探索中闊步向前
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推動從信息化、自動化向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躍升,成為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更成為構筑現代水務治理體系、尋求高質量發展的“必選項”。
作為全國水務領先企業,粵海水務堅定貫徹“科技強企”戰略,堅持科技賦能、技術引領,積極推進水務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利用工業互聯網、機器感知、人工智能、5G等數字技術,著力解決“引水-制水-供水-用水-污水處理”重要生產環節和運營、服務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促進企業效率效益全面提升,并為行業提供應用實踐和先進解決方案。
當前,粵海水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智能化業務,首先聚焦在原水調配與控制領域。
東深供水工程作為粵海水務的事業起點,經過充分的積累與摸索,早在20年前便已整體實現對港供水的自動化控制,當時就可以做到“關門運行”(即“遠程集控,無人值班”的一種運行管理模式,對設備狀態、自動化水平、人員素質和管理都有很高的要求),但考慮到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粵海水務仍然保留了部分值守人員,但工作重心已從現場巡查作業轉為通過自動化系統進行更安全、高效的監控與操作。
近年來,粵海水務始終堅持“一流工程、一流技術、一流管理”,綜合運用BIM+GIS技術、數字孿生、北斗導航、5G通訊、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聚力打造“全要素”透徹感知、全面互聯、信息共享的“智慧水務”運管系統,推動東深供水工程等水利水務工程數字化、智慧化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在東深供水工程調度中心,全線設備設施已實現高準確率、高穩定性的遠程集中監視、控制與調度,自動化集控和通信系統建設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工程自動化監控系統可對沿線8萬余個數據點進行“毫秒級”掃描監視,實時反饋工程全線各現場的設施設備運行實況;構建的多梯級需水量精準預測及智能調度決策支持系統,可實現全線流量平衡、優化調度。
利用AI攝像機、掛軌機器人、四足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船等多種智能監測設備,結合熱成像、聲音監測、視頻智能分析等技術,構建智能巡檢系統,對廠站、湖庫等設備運行狀態、人員行為、環境風險等自動巡檢,減少人工現場操作,通過將人工知識和經驗轉化為人工智能模型,代替人工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及時辨識可能出現的故障,并不斷訓練迭代。
在粵海水務的高質量、高標準運營管理下,東深供水工程于2023年獲得國家水利部標準化管理調水工程首批認定,與同由粵海水務負責建管的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和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后續優化工程,共同組成廣東省“五縱五橫”水網主骨架中重要的“四橫”,承載著護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保障沿線千萬百姓飲水安全的重要作用?;浐K畡找詵|深供水工程為示范的“智慧水務”系統與技術獲得業內廣泛認可,目前已在多個大型引調水工程推廣應用,多個合作項目也在洽談之中。
同樣領先的,是在自來水運營管理領域。
目前,粵海水務已基本實現了自來水廠巡檢、配水系統、加壓站及用戶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等“全流程”,無人、少人值守智能化管控,位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腹地的廣州南沙黃閣水廠,就是公司重點打造的“智慧水廠”示范標桿點。
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與水務運營管理的深度融合,黃閣水廠的智慧管控平臺實現了從廠內生產工藝環節到送水、中途加壓泵站和二次供水設施的一體化監控,覆蓋制水、供水、用水全鏈條。
在黃閣水廠的中控室,生產現場的實時數據和視頻信息都匯集在大屏上。工作人員只要坐在電腦前,結合現場具有AI視頻識別能力的軌道機器人等裝置,就能對生產一線進行遠程巡檢。在一些關鍵巡檢點,粵海水務還部署了監控設備和各種傳感器,可以實時傳輸數據,智能識別并上報異常情況。
智能化技術也滲透到各生產環節。凈水工藝的關鍵步驟包含五個方面:預處理、混凝、沉淀、過濾及消毒。黃閣水廠基于“AI模型+邊緣計算”技術,在混凝劑投加關鍵工藝段全面實施“智能投加”,在保證水質達標的前提下,混凝劑投加量整體降低約15%。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