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覺得我很迂腐,講什么善的問題。但你真去讀懂稻盛和夫,你就會發現他的想法和我一樣。人在決策時,很多東西都是靠本能的,不可能全部靠計算來判斷得失,所以在很多大的方面是靠直覺做的判斷。而這樣的判斷中間很多關鍵的選擇,其實來自于你是否有一個心靈的指導,而這個指導就是善的基因存在的體現。凡是作惡的公司以及個人最終是不長久的,我們已經見證了很多這樣的例子。為什么一個人在管理上給下屬關心就會使得其自身同時獲得管理能力而成長?背后也是善在發揮作用。
為惡的企業一定不長久,而E20攜手優秀的企業本身就是善的力量在推動,比如E20媒體的取向,我們從來不會去為博取低俗的流量而走極端,我們對政策的洞察分析和批評建議都是以建設性為出發點的,在堅持獨立性的原則上,我們和政府的良好關系恰恰是我們上述的基本原則帶來的,因為我們希望這個國家好,所以我們就不可能為了流量去說海綿城市是“稀巴爛”,我們所有事都能有禮有節有度去做,本質上是我們E20自身“上善若水”的文化所帶來的。
關于善的文化的重要性的詳細論述,可以參見薛濤在E20的2016年年度工作總結會上的報告:薛濤再談環保人職業發展:用三商五識作職場修道士。
所以再談效率問題,為什么會有效率?為什么要提高效率?這中間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為很多決策是用法治、用條框管不住的,最終是公司文化幫助組織實現了許多無組織的效率的決策,這種決策是通過文化的力量來做隱性決策的。所以在仔細研究一些公司崩塌的歷史時會發現,他已經丟失了這種文化,他必然走向各種錯誤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文化帶來了另一個東西,即三“yu”中的“御” (詳情可參見E20環境平臺2015年年度總結會薛濤工作報告之下篇:薛濤淺談環保人職業發展(下):管理三yu決與新三板)。
一個組織如何實現高效運轉,是我每天都要說服每個部門經理都要這么做嗎?不是,一個組織的高效率來自跟隨,跟隨是對戰略的堅決的執行,而戰略的執行來自于領頭羊正確的價值判斷和戰略判斷,以及團隊高度的執行力。
當然,我歡迎(下屬找我來帶著)所有有邏輯的(帶異議的)討論,從客觀角度來提醒一些我的不正確的安排,不過只有你是從公司的善,從整個公司的價值出發,你的辯論才是有效的,我們的談話也往往才是有效的。
如何實現組織的復合進化?
企業的根藏在歷史中,T型戰略難長出第二根釘子
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需要思考——公司是怎樣誕生、成長的?
現在去企業做戰略診斷,為了診斷它的長板,我一般會讓企業家講公司的歷史。開拓圈層企業的時候,我們也會分享傅老師和張總的創業史。
為什么與企業家聊他們的歷史呢?因為只有歷史是無法復制的,我們可以在任何企業家的歷史中找到他的核心競爭力中的感性因素和文化因素。企業可以在后期獲得100個專利,可以變成10000人的隊伍,但它的“根”是跑不掉的,或者說這個“根”能跑掉、轉移的概率很低,能重建第二個釘子的能力和概率很低。世界不是黑白的,是灰度的,所以一定要有概率性的思考。(關于概率常識對戰略的重要性,可以參見薛濤相關文章:薛濤:學習管理(學)容易忽略的三個常識)
所以在一個企業擴張過程中,一定要去看它的歷史基因給它塑造的文化,比如給E20塑造的文化,我們的智庫、智慧型的風格,我們像家一樣的企業內部的文化,我們喜歡學習、勇于創新的特點。E20這個名字的由來本身就是給我們帶來基石的圈層系統,是我們與環保企業是長成在一起的生態系統。當我們去回顧所有東西是怎么來的,其實是外部環境的很多偶然因素和我們自己的必然因素最后促成了這樣一個生態系統,而這個系統中蘊藏著我們長盛不衰的,長青的基因。所以在歷史中為我們的客戶尋找到這個公司成長的基因,也就很容易給它做好戰略和營銷的服務。
基礎業務永遠是E20的基礎,也是E20在發展中最重要的釘子,這顆釘子在當前乃至未來都是基礎業務員工一定要篤定的,堅信的,要自信的對待自己內部和外部的價值,我們堅決的把這顆釘子扎得更深,做環保圈的麥肯錫和蘭德,每一個單元的長處和單元之間互相協同是我們的長處,在這一情況下,T型戰略中長出第二個、第三個釘子的過程都是非常艱難的,有也是依據原有釘子的長處去做,在這個過程中也離不開更新的血液和迭代(詳情點擊:薛濤:E20大會員戰略揭秘--如何與top20%環境企業一起奔跑)。
來自大樹的啟示
回看對基礎業務的戰略思考,在生態卡位上要有非常深刻的認識,此處借用了一些生態學的常識。
什么是生態卡位?大樹成為大樹,苔蘚成為苔蘚,在種群上有其優勢和特點,這在生態學上叫“生態位”,也就是長板永生。我們長成為E20,我們的基礎業務中一定有內在的邏輯使我們揚長避短,不斷演進。不要害怕競爭對手,在生態學中已經體現了兩類“景觀”的交界面,也就是斑塊的“邊緣”,其生物多樣性和進化是最為充分的。在這中間出現的新的種群升級,幾乎都來自于不同景觀的交界,因為這個地方“擾動”最多。所以不要害怕競爭對手,而且我們也從來不公開否定競爭對手,只有競爭能使我們進步,沒有競爭我們會突然死亡,我們有心向企業家的優勢,有內部的效率,有智庫的特點,有積極的文化,我們何必害怕競爭呢?所以我覺得團隊的心的穩定應該來自于對自己戰略的相信。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