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一博單車變摩托“是諸多企業收并購目的之一,這個目的在現實操控環節難度頗大,雖該類案例罕見,但也存在。在環保產業漫漫史中也出現過這樣的案例,本文作者將剖析一樁以16億獲利近百億的并購案。
資本加持和行業向好是該類并購案獲利的前提,該并購案的重點標的申聯環保,屬于危廢資源化行業的龍頭企業,所屬行業近年來也不斷向好。如近年來危廢資源化收并購已經頻發,彰顯了產業視角青睞。自2017年以來,產業端危廢資源化并購頻發,不僅有本文重點分析的浙富控股收購申聯環保,還有諸如光大環境收購江蘇佳愿,以及2021年初東江環保擬收購雄風環保等。
危廢資源化行業越來越多企業也開始走向資本市場。近日,資本市場又迎來了一家頭部危廢資源化企業,E20環境產業CEO特訓班學員企業飛南資源IPO成功過會。近年來隨著行業高質量發展,危廢資源化領域向專業服務化,運營精細化,產品高質化快速發展,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持續關注,飛南資源和申聯環保是危廢資源化板塊金屬提煉領域的佼佼者,他們在資本市場的亮眼表現也反映出環保深入工業領域,脫胎于工業,服務于工業,并自成工業環保服務體系產品化的發展趨勢。
資本加持下,如何實現“單車”變“摩托”?文章將逐一揭曉。
浙富控股以145億交易金額收購申聯集團、申能環保兩大危廢企業。本案中大股東提前布局,體外投資控股標的公司,然后定增發行股份,將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原始投資僅為16.4億,不足五年的時間,獲利近百億,即使股價有所回落,收益也在45億以上,IRR達到30%以上,遠超眾多知名投資機構。我們將帶領大家詳細分析,這筆取得巨大投資回報的并購的背后邏輯,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啟發。
本案涉及到大量對歷史數據的模糊分析,對未來發展的主觀判斷。細節可能存在偏差,也可能有一些低級錯誤,請大家酌情參考。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同時歡迎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尋找底層規律,帶動行業發展。
文章目錄
1、16億的投資,賺了近百億。
2、公司的成長性分析-準確地把握住行業趨勢
3、盈利能力分析-基礎性利潤不多
4、資產負債表異常-大量囤貨
5、超額盈利能力來源-大宗商品交易
6、資本運作-簡單高效
7、總結復盤
一、16億的投資,賺了近百億
我們先來看大股東在本案中投資收益。
2015年12月,標的公司申聯環保成立。申聯是一家危廢冶煉公司,主要是從事危廢資源化。簡單點說,就是從廢棄物中提煉金屬,主要是銅,金,鎳,鋅這些,商業模式就是金屬加工制造業。
2017年6月,上市公司浙富控股大股東成立了桐廬浙富,并以增資形式獲得標的申聯環保控股權,投資16.4億,整體估值40億。申聯環保用這筆增資款,從東方園林手中收購了另一家危廢公司申能環保60%的股份。
2018年4月,標的公司引進新的投資者定增8000萬,投前估值75億,大股東持股市值增長到30.75億。
2019年,上市公司定增發行股份收購標的公司,標的整體估值129億,大股東持有股票的市值為52.33億。然后公司用現金15.8億收購胡顯春持有的申能環保40%的股份,完成整合。
2021年8月,公司股價最高點來到8.22元,大股東持有的13.76億股市值達到113億。最近一段時間,股價大約在4.5元左右,標的市值大約62億元左右。
大股東以16.4億的本金,通過收購標的資產,再定增發行股份裝入上市公司等,投資獲得了巨額的收益。最高時候賺了近100億,目前也有45億以上的收益,保守看年化收益達到30%。投資規模之大,收益之高,任何一個優秀的私募基金,看到這個戰績都會羨慕不已,股神巴菲特也要點個贊。
同時大股東原有的業務得到一定的增值,水漲船高,傳統業務也變成了黑天鵝,水電業務只有1億左右的利潤,但市值也一度上漲到80億左右,大股東原來還持有4億多股,也得到了保值增值。
這在環保并購史上,是難得的完美并購案例我們今天詳細剖析本案,看看投資的價值是如何創造的。
收益來源
我們知道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投資標的自身的價值增長,一個是資本市場的放大效應。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