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福建省住建廳發布關于印發《福建省深入推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設市城市持續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到2025年底,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以上,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高于100毫克/升的生活污水處理廠規模占比達90%以上;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水平進一步提升;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
縣城加大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到2025年底,基本補齊縣城污水收集管網短板,污水處理能力滿足處理需求,生活污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明顯提升,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取得明顯成效。
關于印發《福建省深入推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福建省深入推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2年8月15日
福建省深入推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的通知》、《住房城鄉建設部 生態環境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水利部關于印發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建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的通知》,深入推進全省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制定本方案,請認真組織實施。
一、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大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助力福建生態省建設。
設市城市持續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到2025年底,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以上,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高于100毫克/升的生活污水處理廠規模占比達90%以上;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水平進一步提升;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
縣城加大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到2025年底,基本補齊縣城污水收集管網短板,污水處理能力滿足處理需求,生活污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明顯提升,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取得明顯成效。
二、基本原則
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堅持因地制宜,系統分析問題,在分析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現狀基礎上,統籌推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黑臭水體治理、內澇治理、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持續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
標本兼治,補齊短板。系統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加快推進管網排查疏浚、雨污分流改造,優先補齊老舊城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管網設施短板,逐步消除管網空白區,完善污水處理設施,確保設施穩定可靠運行。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強化屬地政府主體責任,加強部門聯動,落實河湖長制,強化標準約束,嚴格監管考核,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發揮公眾監督作用,構建可持續的建設經營模式。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城區排水專項規劃
各市、縣要對現有城區排水專項規劃進行評估論證,堅持系統觀念,綜合考慮城區人口規模、經濟社會發展、自然和地理條件、水環境質量,系統分析現狀市政雨污管網收集輸送能力和現狀污水處理廠規模,結合“十四五”規劃建設任務,科學確定城區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布局、規模。尚未編制、超過五年以上未修編或者需要修編的市、縣,應于2022年底前完成城區排水專項規劃編制(修編)。(省住建廳牽頭,省發改委、生態環境廳參與,各市、縣人民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市、縣人民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二)加快推進管網排查
各市、縣應結合市政基礎設施普查,按照《福建省排水管網排查技術指南(試行)》等要求,推進城區市政污水管網深度排查,并于2022年底前完成排查和建檔工作,摸清污水管網家底、厘清污水收集設施問題,建立周期性檢測評估制度,加強質量管控與成果驗收。居住社區、公共建筑及企事業單位內部等非市政排水設施排查、改造、維護、管理由設施權屬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單位)或者管理單位等負責實施。設區市和有條件的縣(市)依法有序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地理信息系統并定期更新,或依托現有平臺完善相關功能,實現污水處理設施信息化、賬冊化管理。(省住建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參與)
(三)完善污水收集管網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