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經省政府第9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于11月26日由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
《規劃》分為基礎與形勢分析、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4個部分,共13章52節。《規劃》從生態保護、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4個方面設定了27項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9項、預期性指標8項。聚焦堅決守護好“中華水塔”、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引領應對氣候變化、聚力打造綠色江河源、鞏固提升“青海藍”、切實保護好高原凈土、持續建設“潔凈青海”、強化全過程環境風險防控、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全社會行動體系10大領域,謀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重要舉措。對標對表《關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提出了“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為突破口,集中攻堅減污降碳協同治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突出短板,持續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改革創新”的“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點,使重點突出、方向更明。
通過《規劃》實施,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力爭實現近期和遠期目標:到2025年,全省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取得系統性突破性標志性成果,“中華水塔”全面有效保護,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達峰目標、路徑基本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減少,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大幅提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一流水平,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到2035年,全面推動建立青海特色生態文明體系,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基本建成生態文明高地。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青海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青政辦〔2021〕88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青海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已經省政府第9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11月24日
青海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五年,是譜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五年,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生態環境保護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聚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青考察時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必須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青海全面步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階段,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成為首要任務,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為發展主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更加重大,協調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要求更加緊迫。為推進“十四五”時期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依據《“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關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準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新形勢
第一節 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
“十三五”時期,全省上下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重大要求,牢牢把握“三個最大”省情定位認識,堅決扛起保護生態環境的重大政治責任,始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圍繞“藍天碧水凈土”目標任務,以重點生態功能區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及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順利完成“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生態環境福祉不斷提高,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十三五”時期是全省生態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成色有效提高。
生態安全屏障功能持續穩固。扎實推進實施三江源二期、環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大規模國土綠化等重大生態保護工程,推動實施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實施木里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評估和棲息地保護,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向好,黃河、長江、瀾滄江徑流量穩定,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青海湖水域面積持續擴大,濕地面積穩居全國首位,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逐年增加,森林覆蓋率、草地綜合植被覆蓋率、濕地保護率分別達到7.5%、57.4%和64.31%,全省藍綠空間占比超過70%。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完成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成效評估,扎實推進自然保護區85宗退出礦業權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監督檢查和驗收工作。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連續9年通過國家考核,湟源縣、貴德縣、平安區、河南縣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4個縣、44個鄉鎮、543個村創建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鄉鎮、村。
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全面打響藍天保衛、飲用水水源保護、鄉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黑臭水體治理等八場標志性戰役,國家“水十條”“大氣十條”“藍天保衛戰”考核持續保持優秀。2020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7.2%,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到21微克/立方米。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全省19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長江、瀾滄江干流水質穩定在Ⅰ類,黃河干流水質穩定在Ⅱ類,湟水河出省斷面水質達到III類。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總量減排任務,四項主要污染物分別削減11.9%、23.5%、17.4%、15.9%。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農用地詳查成果通過國家審定并開展成果數據共享應用,實施重點監管企業和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場地治理與修復,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8%以上。啟動西寧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全省危險廢物(包括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有效提升,總核準經營規模近190萬噸/年。扎實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環境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有序開展農村“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累計整治村莊和游牧民定居點4462個,實現整治全覆蓋。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