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晚間,博天環境發布定增公告,公司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24,523,716股(含本數),由葛洲壩生態全部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565,337,670.64元(含本數),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擬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與此同時,公司控股股東匯金聚合與葛洲壩生態簽署《表決權放棄協議》,在表決權放棄期限內,匯金聚合自愿放棄持有的53,960,277股上市公司股份對應的表決權。
加上此前葛洲壩生態受讓國投創新及復星創富的5%公司股份,這一系列事項完成后,葛洲壩生態將持有上市公司145,412,918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6.81%。通過《合作框架協議》、《表決權放棄協議》以及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協議》等協議的約定,葛洲壩生態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這意味著,博天環境與葛洲壩生態的戰略合作終于又邁出實質性一步。
回顧博天環境的崢嶸歲月,博天環境作為國內環保領域出發較早、積淀深厚的高新技術企業之一,在解決工業廢水處理領域“三高”問題上有著顯赫的江湖地位,曾經拿下我國第一個工業BOO項目 “廣西華誼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工業氣體島項目污水處理站BOO項目”。
博天環境秉承“水業關聯的環境產業布局”戰略目標,以“持中守正、銳意進取”的企業精神,一路摸爬滾打,尋求自身的突破。從2011~2015年,博天環境的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3.89%,這個數字在當時領先于大多數環保領域的上市公司。
2017年2月,博天環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開盤當日漲幅44%,隨后連續出現17個漲停板,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股價最高時超過50元/股,市值曾超百億,創造了企業史上的輝煌。
然而在博天上市后的幾年中,受金融“去杠桿”等宏觀政策的影響,不少民營企業因為融資難而陷入經營困難,時代的洪流中,博天環境也未能幸免。
與此同時,環境產業也迎來了新一輪“混改潮”,多家民營企業易主。在這樣的背景下,立足于企業優勢業務和未來發展規劃,博天環境也開始積極引進國有資本作為戰略股東。
事實上,有意愿與博天環境合作的國資其實非常多。據公開報道,與博天環境談過合作的陸陸續續有好幾家國企央企,如中國誠通生態有限公司、青島西海岸新區融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幾經波折后,博天環境與葛洲壩生態的進一步合作,為之后的更好發展打開了全新的局面。
不僅如此,今年4月12日,博天環境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7,096,678.26元,同比增長151.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789,961.09元,較上年同期扭虧為盈。從目前的業績情況來看,博天環境呈現出了逐步向好的態勢。這也為雙方接下來的合作,釋放了更多利好信號。
雙方的合作其實在今年的年初就已經有了鋪墊,今年1月,博天環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匯金聚合、實控人趙笠鈞與中國葛洲壩集團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下稱“葛洲壩生態”)于1月6日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葛洲壩生態公司擬收購博天環境5%股權及后續合作事宜,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如今,雙方的合作迎來了新的實質性進展,也是經過了長期磨合與了解之后的結果。
葛洲壩生態是中國葛洲壩集團專業從事生態環境工程的全資子公司,主營業務為水環境治理、土壤修復和生活垃圾處理。公司依托葛洲壩集團品牌、資質、業績、市場、科研等資源,運用強大的融資、設計、施工、運營能力,為客戶提供生態環境治理系統解決方案,著力打造專業優勢突出、市場競爭力強、品牌效應明顯的生態環境工程公司。而葛洲壩集團背后又是強大的中國能建集團,享有較高的行業領導地位和較強的服務國家戰略能力,產業鏈完整、融資能力強。
博天環境與中國能建集團也將在能源和新能源等綠色相關產業產生共振,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博天環境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碳中和、碳達峰”雙碳戰略目標制定下,環境產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減污降碳將催生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新時代,新起點,期望有著強大實力基礎的兩家企業可以在未來碰撞出美麗的火花,結出豐碩的合作之果。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