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全文發布《“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發展規劃》。對此,E20研究院做出解讀。詳情如下:
E20研究院對比三個五年規劃,看重點要關注的指標及目標:
制表:E20研究院
對比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簡稱《十二五規劃》)及《“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簡稱《十三五規劃》發現:
1. 此文件新增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指標(2025年力爭達到70%以上);
2. 此文件增加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的要求;
3. 此文件污水處理率、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再生水利用率穩步提升;
4. 此文件要求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萬公里,《十三五規劃》中要求新建規模12.59萬公里,改造規模2.77萬公里;
5. 此文件要求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十二五規劃》為新增4569萬立方米/日,《十三五規劃》為新增5022萬立方米/日;
6. 此文件要求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不少于2萬噸/日(按含水率80%濕污泥計),《十二五規劃》為新增518萬噸/年(以干污泥計),《十三五規劃》為新增6.01萬噸/日(按含水率80%濕污泥計)。
E20研究院解讀
1、本次《發展規劃》的發布是2019年提質增效行動的進一步深化,當然,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在有限的資金和融資渠道前提下,必然考慮投資的側重方向和優先級,對產業內不同主體而言,又在考慮用什么樣的商業模式來參與這樣的機會釋放并回避墊資過度的風險。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客座教授薛濤在2020水業戰略論壇的發言中對此有所分析(相關閱讀:薛濤:斷面水質和進水濃度雙重壓力下的“十四五”之機會與風險)。
2、對于污水資源化帶來的再生水和提標改造的釋放空間,本文件有了進一步的描述,未來還需要關注進一步的實施文件對地方政府的約束力度,包括水資源剛性約束的政策力度(尤其是北方缺水地區)、再生水回用率考核目標的優化設計和對地方政府和相關工業企業等各方面的實施壓力等等。相關初步分析可以參見薛濤在2021年(第十九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的分析(相關閱讀:薛濤:三大關系預判“十四五”,從“污水資源化”文件說開去)。
3、對于污泥,我們認為全面無害化目標在環保部門督察日益趨嚴的形勢下,將得到很好的完成(相關閱讀:中央環保督察頻繁通報,背后蘊藏哪些產業風險與機遇?)。減量化也由此成為地方政府優先考慮的事宜,但是大部分減量化技術對處理成本的較高要求成為地方政府實施減量化路線的主要制約點,需要看到更多企業的技術創新,也是協同處置的黃金機會。資源化難度較大,文件中以“顯著提升”作了務實的目標,因為做不好的資源化反而會打破前面所述的減量化和無害化的基礎,成為新的環境問題。比如前一陣農業部相關協會的農用標準,老生常談地又削弱了污泥農用的前景,引起了業內強烈的關注,也體現了資源化路途的曲折。(相關閱讀:凱叔熱評:新標準禁用污泥做有機肥,污泥何去何從? 水煮君熱評:污泥堆肥跟有機肥有幾毛錢關系?)。又比如曾經有一些高舉資源化的污泥企業最后的負面案例,也說明了這一點。(相關閱讀:處置全市一半污泥!國新天匯長期違法被安徽環保督察組點名)。
多年前,污泥因干化到60%的約束條件,干化然后進入填埋場成為主要路線,最吸引人的其實是當前看似便宜,滿足了地方政府不想為污泥花大錢的心理要求,但是后續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單是資源的浪費,也為填埋場的安全帶來隱患。在當前環保問題越來越體現系統性特征的大環境下,固廢和水的政策之間體現了越來越強烈的相關性,發改委住建部環保部發布的生活垃圾補短板實施方案對城市新建填埋場做了廣泛的限制,填埋場成為了稀缺的資源,也由此進一步關閉了污泥簡單干化填埋處置的路線(相關閱讀:全文!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方案印發)
我們相信,污泥的三化博弈會隨著行業的進步和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復合創新,在十四五進一步分明。
4、管網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管網和井的材質選擇得到了充分重視,對于各種非開挖修復和管材廠家帶來利好。70%的污水收集率目標將是未來城市排水系統建設與完善工作的重心和難點。在投融資模式上,我們之前已經分析過,客觀說PPP已經無法為本規劃解決大部分管網方面的融資任務,也很難繼續成為主要的政商界面;由此當前廠網一體化的模式已無法由PPP來順利承載,而對污水廠單體BOT考核的傳統方式無法就進水濃度對社會資本進行合理和公平的約束。因此,對文件中所提出的“專業化維護”的創新模式的探索,也許是破局廠網一體化困境的路徑之一,尤其是管網改造和運營的相關付費機制的創新。
5、最后,規劃的全面實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在地方政府越來越趨緊的財政約束,以及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價格機制如何能盡快到位是制約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同時還要考慮管網和雨水處理所需經費的由來。為此發改委這兩年密集出臺文件(相關閱讀:發改委發文:系統推進水資源價改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機制、透視發改943文:垃圾收費分類雙管齊下,固廢管理進入體系化、透視發改943號文(中):污水處理領域“強心劑下的風控點”、透視發改943號文(下),供水行業的“表里救心丸”)。本文件就完善費價稅機制予以進一步的強調,可見問題的緊迫性和解決問題的難度。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