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講師法自然、道法自然,這個道理很深刻。在人類進入農耕文明時代,農業的收獲里,人工的貢獻估計只占10%,而來自自然的力量,如陽光、雨露、溫度、土壤等,可能占了貢獻度的90%。巧奪天工,說明天工比人工的價值大。你看現在發展很快的一些公司,如騰訊、阿里、京東、字節跳動等這樣的公司,我認為都是靠著所謂的“天工”的力量在推動。
有些商學院對總經理定義的是:總攬全局、經始大業、理事自若。實際上這種定義很感性,它的概念是圍繞人,有點問題。但這個適應目前階段。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在發展前期,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的個人能量對公司的影響可能會占到70%-90%。隨著逐步發展,這個比重就要降下來。
從管控轉為賦能 對抗企業熵增
和生命體一樣,企業在生長的同時也在經歷死亡。企業的熵增是隨著企業的發展,必然會產生僵化、退化,必然會越來越不靈。所以企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就要對抗熵增。
如果企業還是管控驅動,那么將來就會被行政權力集團所控制,就會僵化。
我們現在需要逐漸轉變,要從管控做到賦能。而且賦能還不夠,還要進一步讓我們的產出單元來驅動整個組織往前走,要大力推動產出單元,使整個資源為它而配置,響應它。這也要求我們要瞄準市場、瞄準客戶,以客戶為中心來推動這個變化。
華為在談起自己的發展核心時,不管是講以客戶為中心、以創業者為本,還是講堅持長期艱苦奮斗和自我批判,最終它都會講一句:方向大致正確、組織充滿活力。華為是靠組織充滿活力來對抗企業熵增。
如果你的企業采取的是科層制,以管控為導向,一定會有部門墻,尤其是當公司被一個官僚機構或行政集團所控制,這種部門墻現象一定會很突出。
北控水務好一點的就是,文化簡單務實。北控水務跟其他有些國企不太一樣,我們是“目標導向”,不太是“關系導向”,討論問題時都直說。有時候別人也問,你們公司的情商、面子呢。我說我們都不講究面子,干大事你講究什么面子?求真務實是根本。
做到目標導向,得有相對應的文化基礎,就如得有適宜的氣候和土壤,生物才能更好誕生和生長,這個文化的基礎很重要。
北控水務現在也在改。過去我們把一線、產出單元叫末端,實際上是不對的,那是前端。現在我們把優勢兵力投入在客戶界面上,這里既是價值創造的始點,也是價值毀滅的始點。可以設想,但凡在前方,戰斗堡壘沒守住,或者通過和客戶溝通,沒贏得客戶,多米諾骨牌就開始往后倒——由項目公司倒到片區、再倒到大區、倒到總部,一路上由一個小循環變成一個大循環,這種大循環的資源消耗太厲害,大家都得被裹挾進去。當初那個小點就成為一個黑洞。
所以我們現在解決部門墻問題,一定是大家全都是目標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過去我們也發現,一線二線人員的目標不統一。有人說,大家都是為公司好,咋會目標不統一呢?你會發現它是合成謬誤,就像布朗運動。一線的是要建功立業、要成、要贏;二線按規矩來,成不成不重要,客戶的痛點他感受不到,客戶也不罵他。而且二線面臨的是一個所謂的“項目群”,一面臨項目群比較麻煩,就沒有責任人。就跟《烏合之眾》里所言的,當人深入群體,就會被群體淹沒。而群體往往呈現出“盲目”、“沖動”等負面的特點。所以,對于企業來說,一定得把科層制進行轉變。
我們分析自己的業務流程,發現有問題,首先是業務流程不是以客戶為中心的端到端的構建,其次是業務流程不能自主、自動通過,原因在哪里?就在于你生產線中間有些崗位開口在外,是“離線狀態”,不是“在線狀態”,關鍵是有些離線崗位的權力大、責任小,所以沒有“同頻同行”。這些事情都得改變,這些事情改變了才能進步。
搭建多元化道場 建立人才護城河
北控水務在人才這塊做的結果與想要的目標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但北控水務正在嘗試建立了這樣的一個道場:人和人之間相互影響的一個道場。大家在這個道場里,就跟我們上學的時候,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影響的過程其實就是大家之間互相馴化的過程,就如現在水廠活性污泥的馴化,馴化以后它的耐受力會更高。
咱沒法和外國發達國家比,他們有豐厚的基礎。可在我們中國的氛圍里和觀念里,大家都要努力。因為上一輩人的努力,我們才有今天的好日子,也只有我們今后幾代人的努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實現。
我們的道場,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家差不多都是相同的價值觀,形成一個整體的氛圍。
當然,這個是基礎。對于具體企業來說,還是需要有一定的護城河,就是要有一定競爭力的收入來保障。
北控水務現在的薪酬是“高的高、低的低”,而有些公司的薪酬是“高的不高、低的不低”。
北控水務基礎員工的收入還不行,公司也正在調整這個事情。當然這個狀況,也受環保行業本身的盈利水平限制,沒法和華為等高收益企業比。華為利潤高,技術附加值很高,可以大進大出、大開大合,環保行業的技術附加值溢價不夠,也很難支撐高工資。
但對于我們來說,好的一點就是,你跑到行業前面以后,會有馬太效應,對行業的人才會有更大的吸納能力。另外,從我們本身,也更加注重人才的多樣性,在應屆畢業生招聘時,各專業如數學、藝術等我們都招,這樣可以產生多樣性紅利。我們也不只招聘行業里成熟的人才,好多跨行的也是我們關注的。
北控水務現在作為一個百億級企業,要讓自己去承接千億級的人才。之前IBM、微軟、華為這些公司的人不會來我們公司,現在不一樣了。他們來了后,會形成一個多樣性的氛圍,這種氛圍對大家有良好的影響。
這種氛圍的形成和打造,就是一種文化。對公司來說,業務性內容是硬的實的東西,文化建設則是一種軟性的虛的東西。但對于企業發展來說,軟的東西最終會決定硬的東西,文化的作用價值巨大。
記得之前看過奧地利管理學大師馬利克的觀點,他認為任何職業的基本要素有四個:
一是責任。這個職業要交付什么內容、有什么標準、從業者要負什么責任,包括職業的紅線在哪里。
二是任務。職業工作的內容結構是什么,要創造什么價值。
三是工具。從業者要學會使用職業所需的專業工具。比如做財務的,基本的財務軟件你得會使用,不然沒法做好工作。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