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政府各項刺激政策如期落地、環保企業外部融資環境得到邊際改善的情況下,云南水務將在鞏固擴大原有業務的同時,加快培育工業危廢、醫療危廢、垃圾焚燒發電等重點業務,利用自身已有的技術積累和外延合作積極介入土壤修復與改良、智慧環保等新興領域。
洪城水業:跨區域投資,正發力成為環境綜合服務運營商
根據洪城水業2018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收43.78億元,同比增長23.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6億元,同比增長22.64%。
洪城水業屬于國家大型一類供水企業,在南昌供水市場處于領先地位,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2016年,洪城水業收購南昌燃氣51%股權、公用新能源100%股權和二次供水100%股權,收購完成后,公司主營業務從自來水生產和銷售、城市污水處理、給排水工程建設業務進一步延伸至燃氣銷售和燃氣工程業務,擴張了上市公司在公用事業領域的業務范圍。目前,燃氣銷售、自來水銷售及污水處理業務為洪城水業目前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洪城水業的主營業務包括供水業務、污水處理業務、燃氣能源業務、工程及其他業務。
供水業務上主要從事水的生產和供應,洪城水業在南昌供水市場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公司所屬水廠從贛江取水,通過城市供水管網銷售并輸送給終端用戶使用。公司設立了水質監測部門,實時監測水源及出廠水情況,保障用戶用水質量;建立了完善的銷售網絡來確保水費及時回收。
污水處理業務主要由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和工業廢水處理兩部分組成,分布在江西省全境、浙江省溫州市、遼寧省營口市和福建省漳浦縣,已取得當地政府授予的特許經營權,依據物價指數變化、增加投資金額等協議約定條款,對污水處理服務費價格與政府進行協商調整。
燃氣能源業務主要包括管道天然氣、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天然氣(LNG)的供應與銷售,在政府核發的特許經營許可證的范圍內提供相應服務。
工程及其他業務主要包括水廠、污水廠和管網建設,已取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在資質許可范圍內,開展工程類業務。其他業務還包含二次供水管道設備安裝,給排水設備制造、銷售及安裝等。
洪城水業是全國第二個公布106項水質指標的水務企業,進行跨區域投資,將業務版圖從南昌輻射到江西省全境,并擴張到浙江和江蘇、遼寧及福建等地。目前洪城水業正在發力成為一家環境綜合服務運營商,志在進入全國環境產業第一梯隊。
中山公用:產業經營和資本運作雙輪驅動,聚焦大環保領域
中山公用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37億元,同比增長15.7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6億元,同比下降36.58%。
中山公用從事的主要業務包括環保水務、固廢處理、環衛服務、工程建設、市場運營、港口客運、金融服務與股權投資等領域,擁有34家分子公司,參股公司包括廣發證券、中海廣東、中山銀達擔保等13家公司。
水務板塊業務已形成以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為主,涵蓋水質監測、信息技術、水處理技術研發等領域的水務運營管理模式,擁有13家全資公司、8家參股公司、2 家中外合作公司,托管運營4家污水處理廠。設計日供水能力達238萬立方米,設計日污水處理能力達64萬立方米;供水管道長度達6,500公里,覆蓋面積超2,000平方公里。公司供水總量約占中山市的80%,污水處理總量約占中山市的37%。
2018年3月,中山公用制定了新的三年(2018年-2020年)發展規劃綱要,即公司將從原來的非相關多元化發展向“歸核化、生態化”轉變,堅持產業經營和資本運作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聚焦大環保領域,包括城市供排水一體化、環衛服務、固廢處理以及村鎮污水處理等方向,有望成為中山公用業績持續穩健增長的主要推力。
江南水務:立足江陰,積極尋求轉型升級
江南水務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8.99億元,同比下降18.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5億元,同比下降20.49%。
江南水務立足江陰,是面向全國中小城市的水務專業服務提供商。主營業務為自來水制售、自來水排水及相關水處理業務。公司擁有小灣、肖山、澄西、利港 4 座地面水廠,設計產能分別為 30 萬噸/日、60 萬噸/日、20 萬噸/日、6 萬噸/日,總設計能力為 116 萬噸/日。
從業務結構來看,“自來水”、“工程安裝”是企業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具體而言, “自來水”營業收入為5.7億,營收占比為64.2%。“工程安裝”營業收入為2.9億,營收占比32.6%。“污水處理”營業收入為2366.8萬,營收占比為2.7%。可見,供水業務是江南水務的優勢主營業務。
業績背后的發展邏輯
從以上幾家上市供水企業的經營業績來看,瀚藍環境、洪城水業、云南水務營業收入分別是48.48億、43.78億、62.56億,同比去年分別增長15.38%、23.52%、21.7%,業績表現亮眼。
中國水網分析這些經營業績表現良好的上市水務企業發現,它們有著以下共同的發展邏輯:業務范圍廣泛,供水業務之外開拓污水、固廢、水環境等業務,產業鏈不斷延展,積極拓展新的收入來源,尋求新的增量。在市場化改革的浪潮下,它們順應時代潮流,不局限于主業,積極尋求新的突破,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當前,我國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期,需要盤活存量資產,激活增量價值。供水廠屬于存量資產,供水企業可以初步探索將零散的水廠整合,通過特定的金融產品,如資產證券化等,形成新的融資渠道,緩解財政壓力。可以通過上市,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吸納新的管理思想,拓展產業鏈,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
只有通過資源整合,尋求新的模式,存量資產才能夠實現規模化、品牌化、高附加值,才能“煥發新的活力”。供水企業只有進行思想觀念的破冰,用好改革這關鍵一招,才能實現發展領跑。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