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由E20環境平臺?供水服務促進聯盟與南昌水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2018(第三屆)供水高峰論壇中,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就“生態文明建設下供水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的一些思考進行了分享。
本文根據嘉賓發言內容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我前兩天看過很好的一篇文章,說現在是一個全民金融恐慌的時代,大家都在談論中美的貿易,談論房價的問題。聯系今天的發言主題,也可以發現,我們現在確實面臨著空前復雜的狀況。我的報告里第一部分也會談到,地方政府所面臨非常艱難的融資局面,這與大環境有關。此外,我們還看到,公共服務的市場化也在加快擴張中,其中供水企業有機遇也有挑戰。另外,給各位分享一下我們觀察到部分企業已經取得的成績及總結,分析企業在這樣的變化中有哪些項目機會。最后,對未來進行展望和總結。
借舊還新——地方政府艱難的融資局面
近年來,降杠桿、減負債,以及控制地方債務成為了重要主題,由此引發了一些行業人士的擔憂,近期城投公司債務違約狀況也愈演愈烈。供排水企業屬于公共服務領域,作為平臺公司的一類,與城投公司有很近的姻緣,所以城投公司的案例對于供排水企業來說可以說是前車之鑒。
2014年以來,國家對于地方融資平臺的整頓越來越嚴,在《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文件里面,提到了規范政府的舉債模式,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從銀監會的數據統計圖(如下圖)中也可以看到,有大量的平臺公司通過自己的方式在退出。
2017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財預【2017】50號文),及《關于堅決制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財預【2017】87號文),對政府違規舉債、平臺公司的監管進一步加強,規范政府購買服務管理,防范財政金融風險。因此,現在不少地方政府非常著急。
E20分析了2017年地方財政自給率、廣義負債率與PPP項目退庫率,在這三個數據中間,我們發現一些規律。藍色部分是我們每個省的平均財政自給率,大概有50%的財政收入會上交到中央;黃色柱子是廣義負債率,也是衡量地方政府負債情況的重要指標。
大家知道,在2014年PPP模式被推出以來,在2016、2017得到快速的發展。因為融資的需求過于強烈,很多地方也把PPP作為了一種融資通道,忽略了PPP應注重效率的出發點。2017年的8月,史部長有一個重要的講話,強調PPP要規范化發展。隨后的規范季開啟了PPP退庫的波動,數據參見上圖中的綠色部分。其中可以看到一些規律,如在西部地區的退庫率非常高,其財政自給率相對于東部較低,廣義負債率也高于其他部分,所以從大數據可以看出,中西部在財政上的壓力是非常明顯的。此外,四大經濟區也是區域差異的典型代表。
上圖是我們最新的水務PPP報告中的研究數據,可以看到一些項目機會和趨勢。如工業園區供排水項目的退庫率相對較高,為什么呢?因為這些項目的項目風險較大,園區入住率較低,而且地方政府的項目融資需求比較強烈,對項目準備很不充足,因此帶來了項目無法落地和不規范的問題。
E20研究院曾經對PPP項目有一個分類:A類是向使用者直接收費的項目,比如城市的供水,燃氣等等,該類項目需要由社會資本自己承擔需求風險,政府不保證使用量,只給企業在某個區域的壟斷經營權,企業需自己判斷投資是否能夠收回,是否有那么多的用戶。在上圖中可以看到,A類的退庫率比較高,這與項目性質有很大關系,政府也對需求量沒有把握,尤其是新建的園區、開發區等地方,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會為項目帶來困難。
其次,C類項目退庫率也較高。這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PFI項目,不具備運營屬性,如不含污水廠的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類項目。這類項目競爭較大,而且地方政府付款的壓力也比較大,所以有一定的退庫率。
禍兮福兮——公共服務市場化進入深水區
對于供水企業影響較大的外部環境變化,就是公共服務市場化大的方向。這既是商機也是風險。
《關于加快運用PPP模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投資【2017】1266號)文件中提到,拓寬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減輕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對擬采取PPP模式的存量基礎設施項目,可通過TOT、ROT、TOO、委托運營、股權合作等多種方式,將項目的資產所有權、股權、經營權、收費權等轉讓給社會資本。這個文件總的指導思想還是《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60號文),該文件談到要推進市縣、鄉鎮和村級污水收集和處理、垃圾處理項目按行業“打包”投資和運營,鼓勵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廠網一體投資和運營。
在這些大方向下,作為傳統供水企業,如果不去積極進取,不去在市場化的方向上走得更多,不去為政府更多的分憂,可能就會面臨原有地盤被地方政府拿來出讓轉讓的風險。我們還看到一些案例,一些市場化比較好的水司,他們不但處理污水,業務還擴展到了垃圾,甚至還到外地去做PPP項目,由此可看出,企業面臨的挑戰及技術威脅,反過來也可能是機遇。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