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嚴格控制秸稈、垃圾露天焚燒。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全面禁止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加快推進生物質耦合發電試點工程,2018年底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強化地方各區縣(市)人民政府秸稈、垃圾禁燒主體責任,建立網格化監管制度,要明確鄉鎮黨委“一把手”為轄區內秸稈、垃圾禁燒工作第一責任人,在秋收階段和特護期內開展秸稈禁燒專項巡查,層層建立網格化監管責任制。(市農業委、市城管局、市發改委牽頭,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配合,各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17、積極推進生活面源污染防治。2018年9月底前,城市建成區內完成規模以上餐飲企業(灶頭數≥4)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建設,并逐步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施。加強露天燒烤的規范和整治,推廣使用有油煙凈化設施的爐灶,禁止露天燒烤直排,創建綠色無煙餐飲一條街。積極推廣家用高效凈化型吸油煙機。推進建筑裝飾行業使用符合環保要求的裝飾材料,嚴格控制裝飾材料市場準入。2018年長沙市完成8萬戶以上老舊小區居民家庭餐廚油煙污染綜合治理。(由市城市管理和行政執法局、市兩型辦牽頭,市環境保護局配合,各園區管委會、各區縣(市)政府落實)
18、嚴格控制煙花爆竹燃放。落實煙花爆竹禁限放公告要求,加強煙花爆竹燃放管理,適時修改出臺更加嚴格的煙花爆竹禁限放管理辦法。2018年,城市建成區全面禁放煙花鞭炮,縣級城市建成區采取禁限放政策。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要率先垂范,嚴禁燃放煙花爆竹。如特殊重大活動確需燃放的,需經所在地人民政府批準同意,且須在指定地點和規定時間內燃放。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群眾對禁限工作的認識,推動全社會移風易俗,逐步形成綠色、和諧、安全的生活新常態。(市公安局牽頭,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城市管理和行政執法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環境保護局、市旅游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配合,各園區管委會、各區縣(市)政府落實)
19、大力推進增綠造林。以減塵、滯塵為導向,大力開展造林、種草等綠化行動,大幅增加林草覆蓋率;重點減少城市規劃區內裸露地表,抓好城市道路綠化、小區綠化、公園綠化和城市風景林建設。保護好“城市綠心”,充分發揮“城市綠肺”的作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市林業局、市園林局、市兩型辦牽頭,各園區管委會、各區縣(市)政府落實)
20、強化聯防聯控機制。配合省環保廳建立完善長株潭區域內及傳輸通道城市大氣環境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工作機制,配合制定出臺《長株潭及通道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特護期實施方案》。2018年8月底前,完成大氣污染防治特護期實施方案修訂工作,明確各項應急減排措施和責任主體,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責、公眾參與”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市環境保護局牽頭)
21、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完善重污染天氣預警應急體系,做好重污染天氣過程的趨勢分析,及時發布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信息。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和具體實施方案、減排措施。科學制定重點行業錯峰生產方案,分類明確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過程中需要停產、限產的企業清單;督促工業企業按照“一廠一案”的要求,將各項應急減排措施細化至各產污環節,明確操作流程。(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市氣象局配合,各園區管委會、各區縣(市)政府落實)
22、編制排放源清單和質量達標規劃。2018年8月底前,完成源清單編制工作并實現每年動態更新。2018年底前編制完成長沙市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明確本地區2018-2020年具體項目表、路線圖、重點工作任務、保障措施等,向社會公布。(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財政局、各園區管委會、各區縣(市)政府配合)
23、修改和完善城市禁燃區規劃。2018年底前確定禁燃區高污染燃料類型。(市環境保護局牽頭)
24、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專項方案的制定完善。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地方立法;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分別制定燃煤總量控制、企業錯峰生產、施工揚塵管控、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餐飲油煙管控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境管理等專項工作方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市環境保護局、市農業委分別牽頭)
25、加強大氣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各級財政將大氣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經費納入預算予以保障。長沙市建成一座大氣環境監測超級站,一座顆粒物觀測組分站,加快建設網格化監測微型站,提升區域大氣污染成因與來源解析能力。逐步推進工業VOCs在線監測設施建設,大力提升工業污染源VOCs監測能力和水平。(市環境保護局、市財政局牽頭)
(三)深入推進,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
26、繼續推進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治理。省級及以上工業聚集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測裝置,保持穩定運行,達標排放。完善園區污水收集配套管網,園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管網建設不配套的,應限期完成整改。推進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建立水環境管理檔案,實現“一園一檔”。(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參與,各園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27、持續加強重點行業企業整治。認真落實《湖南省推進水污染重點行業實施清潔化改造方案》,推動相關企業按期完成改造任務。依法核發排污許可證,根據《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版)》,2018年,完成屠宰及肉類加工、其他農副食品加工、精煉石油產品制造等8個行業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并開展排污許可證專項執法檢查工作。繼續開展“環湖利劍”涉企環境執法、工業污染源達標計劃等專項執法行動,嚴禁已取締的“十小”企業反彈。(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參與,各園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28、積極推動優化空間布局。推動城市建成區等環境敏感區域內現有有色金屬、印染等污染較重企業有序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引導洞庭湖區(望城區)制漿造紙行業企業退出。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化工整治專項行動,2018年底前,依法整治不符合有關規劃、區劃要求或者位于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以及其他環境敏感區域內的化工企業、化工園區。采取關停取締、限期搬遷、停產整治等強有力措施,全面推進“散亂污”企業及集群整治。(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市環境保護局等參與,各園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