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部門數據與普查數據有沒有矛盾,我覺得像工商總局、稅務總局、質檢總局等等這些部門提供的數據里面沒有排放的數據,所以不存在與排放數據相矛盾的地方。但是有這樣的問題,這個數據里面你有的我沒有,我有的你沒有,我們的態度是兼收并蓄,為什么要把所有的數據拿過來,是因為要做并集。最后拿過來數據是各個部門數據的一個并集,在這個基礎上去篩查污染源的名錄。
關于普查數據跟統計部門的排放數據以及與 “十二五”、“十三五”減排數據是否有矛盾。首先說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沒有一個專門環境方面的統計隊伍,統計部門公布的排放數據都來自于日常環境統計,數據來源相同,所以不存在矛盾?!笆濉焙汀笆濉睖p排數和普查也沒有矛盾,因為口徑不同。減排是基于我們過去已經掌握的情況,減排任務和減排量是實實在在,是一家一家累加出來的。這次普查增加了調查范圍和內容,調查口徑不同,通過這次普查,把新的污染源找出來了,然后再去納入到環境管理去,這個之間是不矛盾的。謝謝。
中央電視臺:生態環境部組建后,新部門職能相比過去有哪些變化?下一步還將有哪些機關內部調整的變化?
劉友賓:關于生態環境部的職責問題,李干杰部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已經向大家做了很好的解釋和說明。從環境保護部到生態環境部,變化的不僅僅是名稱,這是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對建設美麗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生態環境部把原來分散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職責統一起來,整合了環境保護部原有全部職責和其他6個部門相關職責,很好地解決了長期以來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職責交叉重復、監管者和所有者沒有很好分開等突出問題。正如李部長在記者會上所概括的,實現了“五個打通”,即打通了地上和地下,打通了岸上和水里,打通了陸地和海洋,打通了城市和農村,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還進一步增強了監管方面的四大職能:一是制定生態環境政策、規劃和標準;二是監測和評估生態環境變化狀況;三是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執法檢查,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四是對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進行督察和問責。這四大職能既包括污染防治,也包括生態保護,可以說,監管領域進一步擴展了,監管職能進一步增強了。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配合做好生態環境部“三定”方案擬訂工作,保證新老機構平穩過渡,做到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干勁不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隊伍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落實力,確保盡快實現新機構高效運行,切實擔負起中央賦予的新使命、新職責和新任務。
第一財經日報: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中指出,借助購買第三方服務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普查效率。借助第三方力量進行普查工作有什么意義?如何保障第三方服務的可靠性、專業性?
洪亞雄:謝謝。污染源普查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著怎么樣提高普查數據質量,這件事情李干杰部長非常重視。李干杰部長是去年5月30號到環保部擔任部長,6月9號就視察普查辦,對普查工作提了三點要求:第一個是普查成果要科學實用;第二個是普查的數據要真實有效;第三個是要充分利用第三方力量做好數據核查。
李干杰部長第一次到普查辦就提了這樣的要求,為什么要提這樣的要求?我剛才跟大家報告時就說過,污染源普查不同于任何普查,每個數據都要科學計算,這個計算過程是需要一定技術水平的,是代表專業水平的。舉一個例子,餐飲業廚師炒菜,你要問他炒了幾個菜,他很明白,但是你問他倒的洗鍋水里排了多少COD,他肯定不知道,很多企業主都是處于這樣的一個狀態,你問他生產了多少產品,他很清楚,你問他排了多少COD,多少二氧化硫他不知道,因為污染物排放核算的專業性是非常強的。
這就要求我們,第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但是這個核算方法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大家知道市縣一級的力量是相對比較薄弱的,將專業素質比較高、對核算方法比較了解的隊伍,作為我們的第三方力量幫助地方做好普查工作主要是基于專業技術要求這樣一個考慮。
再者,圍繞著怎么樣提高普查數據質量,對于微觀來說,這些企業的排放量由第三方來幫助核算,對中觀來說,普查數據上來以后,這個數據到底科不科學,準不準確,真不真實,誰來說話,我們期望建立一個第三方隊伍,對于這些市級、省級的最后匯總的數據,能不能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能不能反映他們區域環境質量,需要有一個高專業水平的隊伍來做。
基于這樣的考慮,這次引入第三方的要求很高,總體要求還是剛才說的,有專業水平、有專業能力、有責任心想把它干好的,讓這些第三方進來。關于這些,我們有專門的相關文件予以規范,這個文件可以去查閱。謝謝。
北京晚報: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2016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底為普查前期準備階段。能否介紹一下前期準備階段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洪亞雄:謝謝。需要做的準備工作非常多,總結來講兩個方面,一個是管理方面,一個是技術方面。管理方面,這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涉及到經濟社會方方面面,從組織層面來說,沒有一個得力的組織機構很難推進這樣一項工作。所以從管理層面上來說,第一件事情要成立機構,機構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是領導機構,國務院非常重視,國務院成立了由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國務院副總理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具體協調這項工作。省、市、縣都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有相關的部門參加,因為這不是環保部門一家單打獨斗能干成的,必須也有相關部門來參加。所以要求省、市、縣都要成立領導機構。
同時還要成立工作機構,工作機構從國家層面來說,就是我們普查辦。各個省、市、縣也要成立工作機構,成立機構落實人員,落實辦公條件,落實經費,這是前期工作的管理方面的要求。同時準備工作里面有非常多的技術要求,比如說,剛才講了污染物的確定是前期工作,污染源的篩選及清查也是前期工作的。包括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出臺一些清查工作等等相關的技術規定,都是在前期技術方面的工作。還有污染源確定了以后,怎么樣組織入戶調查,這里面就有普查員的選定管理等。還包括普查軟件開發相關的一些工作。污染源排放量的核算方法,是技術工作當中的工作量最大的,也是普查經費使用過程當中體量比較大的一個方面。因為涉及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每一個行業,每一個產品它的排放量都得要確定一套科學的核算方法,這項工作我們也是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再一個就是報表制度的確定也是前期工作當中的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所以這一年大量的就是這方面的工作,都是非常雜的一些事情。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