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獲悉,寧夏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部分地區、企業存在重開發、輕環保問題;部分城鎮污水處理廠不能正常運行和穩定達標排放,現有34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僅有3座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十二五”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完成率僅為49%;農業面源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國控重點污染源煙塵排放達標率僅為83.5%;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大、利用途徑窄,全區粉煤灰、冶金類廢物等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較低。
十三五期間,寧夏制定包括環境質量、生態狀況、總量控制和環境風險等四方面共20個指標,各類指標中約束性指標13項,預期性指標7項。
《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全文
第一章 環境保護形勢
第一節 環境保護取得的成效
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保護,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十二五”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1.環境質量有所改善。2015年,全區二氧化硫年均濃度與2010年相比下降7.9%,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較2014年下降4.1%;黃河干流寧夏段Ⅲ類以上良好水質比例達到100%,其中Ⅱ類優質斷面占50%,較2010年提高33.3%;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土壤環境、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良好,輻射環境安全;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達到45.19,比2010年提高6.3%。
2.總量減排超額完成。2015年,全區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總量分別為21.10萬噸和1.62萬噸,較2010年分別減少12.11%和10.92%,完成了削減6.0%和8.0%目標任務;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為35.76萬噸和36.76萬噸,較2010年分別減少6.61%和11.97%,完成了削減3.6%和4.9%目標任務。
3.污染治理力度空前。全區累計投入環保資金367億元,比“十一五”增加3.16倍。統調火電機組全部取消煙氣旁路,建成脫硫、脫硝設施分別占總裝機的97.4%和94.3%,21條水泥生產線全部建成脫硝設施,均走在全國前列;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34座、再生水廠14座,處理能力分別達到109.5萬噸/日和46.5萬噸/日;73%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建成污染治理設施;主動將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納入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執行范圍。
4.生態狀況持續好轉。全區森林資源穩步增長,森林覆蓋率增加到12.63%;實行全區域禁牧封育,實現沙漠化逆轉,生態建設成效明顯;云霧山、火石寨、南華山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全區國土面積的8.03%;野生動植物得到全面保護與有效恢復;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管理經驗在全國推廣。
5.農村環保走在前列。累計投入資金19億元,通過“以獎促治”,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對2362個村莊實施綜合整治。其中保護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501處,建設村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148座、分散式(化糞池)污水處理設施228座,鋪設集污管網1692公里,建設垃圾中轉站(點)178個,填埋場113座。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