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廣東省農村環保“十三五”的規劃印發:2018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0%

時間:2017-07-04 10:51

來源:廣東環保廳

評論(

中國水網獲悉,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關于農村環境保護“十三五”的規劃已經印發。規劃指出,到2018年,全省完成環境綜合整治行政村新增2000個以上;到2020年,全省完成環境綜合整治行政村新增3800個以上,基本建成具有嶺南特色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關于農村環境保護“十三五”的規劃

一、現狀與形勢

(一)工作進展。

“十二五”期間,我省積極創新體制機制,以生態創建為抓手,大力實施“以獎促治”政策,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促進了農村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農村環境保護力度顯著增強。

1.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機制不斷完善

一是強化工作部署。省環境保護廳先后印發實施《廣東省農村環境保護行動計劃(2011-2013)》和《廣東省農村環境保護行動計劃(2014-2017)》,統籌部署和全面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二是完善工作機制。省環境保護廳牽頭建立省農村環境保護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省農業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8個省直部門領導為成員,合力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各地也積極探索創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機制,江門等13個地級市先后建立了市政府統籌的農村環境保護協調機制,系統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三是強化責任考核。省委、省政府將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農村垃圾處理及農村生態示范創建等內容納入《廣東省環境保護責任考核指標體系》,有力推動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各地、各部門合力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局面基本形成。

2.農村飲用水源保護逐步規范

一是組織完成了全省典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全面掌握了鄉鎮級飲用水水源地總體情況和101個典型鄉鎮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狀況,為下一步規范農村飲用水源保護提供依據。二是大力推動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和管理。全省已完成約860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工作,并對134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開展水質定期監測。安排環保專項資金支持新增的635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開展規范化建設和水質監測。

3.生態示范創建成效顯著

一是加強生態示范創建管理。制定和完善了省級生態縣、生態鄉鎮指標體系以及申報和考核管理辦法,各地級市積極規范地方生態示范創建要求,生態示范創建機制不斷完善。二是大力開展創建工作。截止2015年底,全省共建成國家生態市1個、國家生態區5個、國家生態鄉鎮81個、國家生態村6個,共建成廣東省生態市1個、廣東省生態縣(區)4個,廣東省生態鄉鎮201個。珠海等16個市開展市級生態村、生態鄉鎮創建,創建了一大批市級生態村鎮。三是積極推動省市共建。省環境保護廳與順德區人民政府簽署了《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順德區人民政府共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協議》,共同在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和經濟政策方面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全覆蓋式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4.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不斷加強

我省深入實施“以獎促治”政策,加大資金投入,積極爭取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2011年新設立了“廣東省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年度安排資金從最初的5000萬元逐步增加到2015年的3億元。“十二五”期間,累計安排了環保專項資金約6.2億元(其中中央農村專項資金1.8億元,省級農村環保專項資金4.4億元),共支持了417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整治行政村1576個,受益人口約493萬人,有力推動了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和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工作。制定了《廣東省省級農村環保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強化了項目管理,提高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效。

5.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是積極推動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各地市積極推進,已初步完成畜禽養殖禁養區的劃定工作。二是大力支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整治。安排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以獎促減”專項資金2.3億元,獎勵了3400多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項目。推動近8000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建成污染防治設施,清理和關閉1.7萬家畜禽養殖場,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別比2010年下降11.57%和17.38%,超額完成“十二五”農業源減排任務。三是加強畜禽養殖業的試點示范。世界銀行貸款廣東農業面源污染治理4項目牲畜廢棄物管理示范工程進展良好,首批12家全部完工;農業部畜禽標準化示范場總數達到190家,進一步推進了以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及糞污無害化等“五化”為主要內容的標準化養殖模式。

6.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穩步推進

一是強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部署。印發實施了《廣東省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方案》,并作為全國四個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先行先試試點省份之一,較早開展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初步完成《廣東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二是開展現狀調查。我省組織開展了全省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土壤農業地質與生態地球化學調查以及全省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調查,初步摸清我省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現狀。三是積極促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各地加大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投入力度,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研究及試點工作,啟動了東莞市石碣鎮重金屬污染農田土壤治理與修復示范工程、貴嶼鎮重金屬污染典型土壤修復示范工程、清遠市龍塘鎮農田土壤重金屬修復工程等。此外,從土壤環境保護相關標準規范的制定、土壤環境監管上均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全省土壤環境管理及綜合治理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主要問題。

雖然我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農村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農村“臟亂差”現象仍然存在,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農村環境基礎設施依然薄弱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嚴重不足。我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區域分布不平衡,70%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集中在珠三角地區,粵東西北地區大部分鄉鎮和農村地區尚未實現污水的有效處理,總體服務人口不足當前農村人口的10%。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尚未完善。全省雖然基本建成“一鎮一站”,“一村一點”、“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模式,但農村保潔員隊伍配備不足,收運體系建設標準過低、運行經費難以保障,農村生活垃圾污染仍未得到根本好轉。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我省畜禽養殖廢水深度處理水平較低,仍有部分養殖場的糞污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畜禽養殖干清糞方式未得到全面普及,仍有32.6%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采用水沖糞方式;利用畜禽糞便用于生產沼氣及有機肥的比例不高;部分養殖場的糞污貯存、治理配套設施的建設不符合技術規范,存在設施管理不善、運行不穩定的問題,導致糞污處理效果不佳。

編輯:程彩云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