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排查飲用水水源地風險隱患。持續開展水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和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建設跨省、市、縣(區)界河流以及重要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防控工程,構建水源地連接水體風險防控屏障,提高水源地綜合風險防控能力。全面依法清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含準保護區)內違法建筑、排污口和網箱養殖,強化船舶流動污染源監管。
進一步實施應急水源地建設工程。加快城市備用水源地建設,2020 年底前縣級以上城市建成 2 個以上水系相對獨立的飲用水水源地,同時加快水源水互通,逐步停用現有的地下水水源地,將地下水作為戰略和應急水源地。
二、實施以控制單元為基礎的水環境質量管理
實施流域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管理和綜合治理,建立流域、水生態控制區、水環境控制單元三級分區體系,強化河流、湖庫、地下水與近岸海域的統籌管理。對環境問題突出、質量較差的控制單元,根據質量改善目標要求確定區域、流域排放標準,實施基于水質約束的排污許可,將治污任務逐一落實到匯水范圍內的排污單位。落實控制單元治污責任,未達到目標要求的控制單元要制定達標方案,改善水生態健康狀況,定期向社會公開,必要時對其采取區域限批等措施。
三、實施重點流域差異化管理
“十三五”期間,對“六江兩溪”實施差異化管理,針對流域各國控、省控斷面設置 2020 年水質目標(具體見附表 1)。
閩江流域:以保障流域總體水質不下降,推進局部地區水質改善,強化部分地區環境風險防范為目標。水口電站上游地區嚴格限制高污染、高風險的化工、石化、制漿、印染、電鍍等項目,禁止新、擴建制革項目。閩江南平段重點加強邵武、順昌氟化工風險防范;嚴格控制延平區畜禽養殖規模,全面治理畜禽養殖污染;合理控制水口庫區水產網箱養殖規模,轉變水產養殖模式。閩江三明段重點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控制和化工企業風險防范,引導企業進入工業園區,推進重點企業氨氮排放量削減;加強尤溪流域工礦企業污染防治,推進重金屬污染治理。閩江福州段以保護下游飲用水水源地和改善閩江入海口水質為目標,重點加強生活污水治理和閩侯地區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強化福州市區和閩侯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力度。
九龍江流域:以大力改善水質,促進斷面水質穩定達標為目標,以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生活污染控制、農業面源減量化和工業風險防范為綜合治理手段,保障流域水環境安全。全流域大力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整治,開展規模化生豬養殖場標準化建設,鼓勵發展有機肥制造產業。北溪江東北引橋閘以上、西溪橋閘以上流域范圍禁止新、擴建制漿、制革、電鍍、漂染行業和以排放氨氮、總磷等為主要污染物的工業項目。北溪流域繼續加強新羅區和漳平市鐵錳采選礦業整治,強化高風險企業的環境風險防范。西溪流域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在漳州平和、南靖等主要茶果園縣,推廣精準施肥技術和機具,試點建設生態溝渠、污水凈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凈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九龍江下游加快城區配套管網和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度,提高生活污水處理率。
敖江流域:以防治山仔水庫水體富營養化和改善水源地水質為目標,保障福州第二水源地水質安全。加快建筑飾面石材加工集中區整治,全面清退流域內的石材礦山開采企業;嚴防流域禁養區畜禽“復養”反彈;加快流域內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保障處理設施有效運行。以水土流失和生態修復為重點,推進蘭水溪、花園溪、龍舞溪、斌溪、牛溪等小流域綜合整治。
晉江流域:以水源地保護和小流域治理為重點,保障飲用水安全和改善入海口水質。加強山美水庫水源地保護,實施庫區上游以及周邊鄉鎮生活污染治理。繼續推進桃溪、九十九溪、大盈溪等小流域污染整治,逐步改善泉州灣水質。開展安溪縣種植業污染整治試點工程。
汀江流域:以改善跨界斷面水質和強化環境風險防范為目標,全面控制畜禽養殖污染和礦山污染。大力開展上杭、永定、武平、長汀等縣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推動象洞溪等小流域污染整治。開展礦山清理整治工程,推進永定石板材行業結構升級,加大金屬采選礦行業環境風險防范,著力恢復流域植被。
龍江流域:以水質改善和節水為目標,以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和城鎮生活污染治理為重點,大力推進節水工程建設。控制畜禽養殖規模,全面治理畜禽養殖污染。加大東張水庫保護力度,開展庫區周邊以及上游地區鄉鎮生活污染治理和小流域綜合整治。加強福清市城區生活污染治理,完善配套管網建設,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和工業節水。
木蘭溪流域:以東圳水庫水源地保護和下游水質改善為目標,加強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和種植業污染整治。開展東圳水庫上游地區鄉鎮生活污染治理,調整東圳水庫周邊農業種植結構,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試點工程。加快莆田城區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建設進程,推進內河污染整治工作。
交溪流域:以改善福安段水質為目標,加強工業污染治理和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加強電鍍、合成革等企業的環境監察,加大對偷排、漏排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快城區管網配套和改造,提高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率。開展修造船業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無證修造船。
四、加強流域水生態保護和小流域治理
對江河源頭及現狀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江河湖庫開展生態環境安全評估,制定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方案。以污染源治理、河道生態清淤與修復、水土保持整治為重點,將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相結合,強化項目帶動,實施“以獎促治”等政策,通過開展“賽水質”活動等模式,全面推進小流域污染綜合整治,消滅垃圾河;2018 年底前,匯入 12 條主干流及直接入海的小流域消除劣 V 類水體,消滅“牛奶溪”;2020 年全省小流域Ⅲ類以上水質比例達到 90%以上。
五、推進地下水污染綜合防治
定期調查評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和污染源周邊環境狀況。加油站地下油罐應于 2017 年底前全部更新為雙層罐或完成防滲池設置。公布地下水污染場地清單,管控風險,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試點。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