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和要求,實施相應主要污染物指標總量控制,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目標任務。
3.生態建設
加快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海岸帶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 37%,提高森林覆蓋率,陸域受保護地區占土地面積比重不低于 15%,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第三章 強化宏觀調控,促進綠色發展
緊密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實施分區域的環保差別化調控政策,以資源環境承載力優化生產力的空間布局、結構和規模,以環保手段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全省經濟跨越發展和綠色轉型。
第一節 嚴格生態環境空間管控
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嚴格執行石化等七類重點產業發展布局,構建科學合理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依法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健全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制度,實施差異化分級分類管控,在紅線區域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土地用途管制和產業退出制度,實施“反降級”的剛性約束,確保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逐步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生態空間保護格局。
第二節 嚴格環境保護準入門檻
以戰略和規劃環評引領轉型升級。推進重點區域戰略環評,加強城鎮化、流域開發、能源資源開發和產業園區等重點領域規劃環評。啟動重點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負面清單管理”試點,推進試點園區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管理改革。實施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機制,按照主體功能區和環境容量的要求,嚴把新上項目環保準入門檻,新(擴、改)建工業項目能耗、產排污指標均應達到或優于國內先進水平,從源頭上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排放。嚴格控制排污總量,對產能過剩行業開展專項整治,嚴控“兩高”行業新增產能,從以往的以污染物減排為主要目的,向優化開發規模、結構和布局及改善環境質量結果的導向轉變。
發揮環境標準引導作用。制(修)訂一批福建省重污染行業和特色行業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地方環境標準與技術規范,加快標準升級步伐,實行“階梯型”標準引領。環境質量不達標區域要制定實施基于環境質量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行業技術標準和特別排放限值。環境容量小、生態環境脆弱、環境風險高的地區要執行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第三節 合理開發海灣河口地區
嚴格控制沿海區域圍填??偭浚瑢詈C娣e實行約束性指標管理。優化整合港口資源,合理規劃建設港口、碼頭、工業園區。以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倒逼沿海化工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限制沿海岸帶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開發,建立完善海洋生態補償機制。有序開發利用港灣灘涂資源與岸線資源,保護自然岸線不低于 37%。建立從山頂到海洋的陸海統籌生態系統修復與污染防治區域聯防機制,完善陸源污染物排海溯源追究制度。
第四節 協調控制能源資源消耗
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實施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合理設定資源能源消耗上限,實施水資源、建設用地、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環境質量超標地區實施行業內新建項目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等量或倍量替換。電力等產能過剩行業實施產能減量置換。2020 年底前完成全省市、縣資源環境承載力能力現狀評估,超過承載能力的地區要調整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
優化能源結構。加強高耗能行業能耗管控,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在 1 億噸標煤以下,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天然氣供應與利用。穩步推進福清、寧德核電建設,開工建設漳州、霞浦核電項目。繼續支持陸上風電規?;_發,積極推進海上風電項目。鼓勵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潮汐能、波浪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促進天然氣、光伏等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推廣應用。力爭 2020 年全省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 55%,其中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達到 10%以上。
推進源頭節水減污。以水定產,以水定城,推行合同節水管理。嚴格工業用水定額管理,到 2020 年電力、鋼鐵等高耗水行業達到先進定額標準,全省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 70%以上。推進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等十大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造紙、印染、氮肥、味精等行業實施行業取水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控制。逐步建立農業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 223 億立方米以內。
第五節 持續推進綠色產業發展
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創新驅動,加快產業綠色轉型。完善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培育一批節能環保產業龍頭企業。加快節能環保服務外包。積極發展現代種植業、生態農業和設施農業,促進農業向第三產業拓展延伸。提升農業廢棄物多層次再生利用和資源化水平。以發展制造業、提升傳統優勢制造業為核心,以專業化工業聚集園區為載體,構建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與體系。大力發展綠色交通、綠色建筑,推進“清新福建”生態旅游業等綠色服務業發展。積極實施“綠色產品”、“節能認證”、“綠色標簽”等環境標志認證制度,推廣綠色生態標志。推動低碳產業聚集,大力推廣低碳產品。提高全民綠色消費意識,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加大政府采購節能環保產品力度,鼓勵公眾優先購買節能環保產品。
第四章 實施三大計劃,改善環境質量
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推進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實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協同控制污染物,分流域分區域實施差異化政策,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
第一節 全面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一、保障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安全
加強水源地綜合治理。推進外渡水庫、東圳水庫等富營養化庫區飲用水水源地周邊農業結構調整,減少化肥施用量大的作物種植面積,嚴格控制庫區周邊及上游地區入庫氮磷總量,在一級保護區主要入湖河流兩側建立面源氮磷流失生態攔截系統,防治庫區水源地水體富營養化。2020 年,力爭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