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民生保障進一步加強。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750億元,其中民生支出占到78.9%。精準扶貧成效明顯,全省脫貧151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連續第五年提高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平均增加6.5%以上。城鄉低保標準進一步提高。全面兩孩政策平穩實施,出生人口性別比值下降1.7個點。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產科床位增長20.5%。政府出資為1133名聽障兒童植入人工耳蝸。平安山東、食安山東建設不斷加強,社會治安持續向好,安全生產總體平穩。完成6207公里普通國省道和2.95萬公里縣鄉路安全隱患治理。提前一年半完成2929處油氣管道隱患整治。
(七)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中小學德育教育全面加強。新建改建學校1830所,新聘教師7.5萬人,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得到緩解。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地區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職業教育學徒制試點進展順利。科技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在科研立項、項目評價、獎勵制度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全面啟動。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步入世界同領域先進行列,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掛牌成立,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落地我省。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實質性整合。全省文化產業投資3303.7億元,增長18%。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創建,鄉村文明行動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廣泛開展。文藝精品創作成果豐碩,5部電視劇獲中國電視金鷹獎和單項提名獎。群眾體育蓬勃發展,競技體育再創佳績。民族團結進一步鞏固,宗教工作取得新的進步。國防教育深入開展,國防后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對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和扶貧協作重慶等地工作取得新成績。
(八)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生態補償制度和城際聯防聯控機制初步建立,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細顆粒物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13.2%,可吸入顆粒物下降8.4%,二氧化硫下降22.2%,二氧化氮下降7.3%。電力裝機達到1.09億千瓦,其中新能源占比14.4%。大力推進“工業綠動力”計劃,節能降耗工作不斷加強。省控重點河流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同比改善2.7%,氨氮平均濃度改善10.8%。平原區地下水位同比上升0.18米。采煤塌陷區和濕地自然保護區綜合治理效果明顯。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扎實開展。完成植樹造林196萬畝。
(九)法治政府建設成效顯著。配合省人大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和決定9件,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地方金融發展條例、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審議通過省政府規章9件,包括鄉村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辦法、農村住房抗震設防管理辦法。嚴格執行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決定、決議,主動加強與政協的民主協商,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49件、政協提案787件。支持司法機關關口前移,依法主動化解社會矛盾,在征地拆遷、重點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和誠信體系建設等方面,出臺實施系統舉措。89.8%的縣(市、區)建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非公有制企業制度,加強與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聯系溝通。認真開展省直部門述職述廉和360度評價。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立查案件26780件,黨紀政紀處分27666人。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中共山東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努力奮斗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謹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駐魯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敬意!向關心支持山東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各位代表,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地區行業企業走勢持續分化。市場需求總體疲軟,民間投資、制造業投資增速放緩。企業整體創新能力不強,最終產品、名牌產品、高端產品比重仍然較低。部分群眾生活還很困難,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教育、醫療、文化事業等公共服務與群眾期望還有較大差距。煤炭消耗過多,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處于全國前位,水資源和土壤污染問題依然突出。安全生產形勢復雜嚴峻,交通車輛事故起數、死傷人數下降緩慢。銀行不良貸款增長較快,各種金融風險不容忽視。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法治觀念淡薄,公共服務效率有待提高。隱形變異的“四風”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腐敗現象還時有發生。對上述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深入分析研究,積極予以解決。
二、2017年政府工作總體安排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工作,對于加快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意義重大。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一個定位、三個提升”的要求,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牽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做好今年工作,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毫不動搖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聚精會神地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保持戰略定力,穩定社會預期,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在穩的前提下奮發有為,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沉著冷靜、迎難而上,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
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建議今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貨物貿易進出口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左右。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
為了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效果,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指導原則: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省份。全面提升“兩區一圈一帶”發展水平,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經濟,探索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強化省會輻射帶動作用,加快西部經濟隆起帶建設。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生產生活綠色化。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進一步提高雙向開放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省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