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福建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經審議之后對外發布,中國水網摘取與環保相關的內容供讀者
2016年工作回顧
率先建立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開展環保督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優。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小流域整治,重要流域都有了“河長”,完成安全生態水系治理537公里,12條主要河流Ⅰ –Ⅲ類水質比例為96.5%、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Ⅰ –Ⅱ類水質占比提高16.4個百分點,近岸海域一、二類海水水質面積占比88.9%、居全國前列。加強工業污染源和面源污染治理,9個設區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98.4%,廈門、福州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分別居第4和第5位。
2017年工作目標
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全面落實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清新水域”工程,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對河長的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啟動十個治水工程,加強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實施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做到有專人負責、有檢測設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強化飲用水安全保障。加快城市內河黑臭水體治理,抓好新一批百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農村50萬戶化糞池改造、3000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常態化治理。實施更高標準的“潔凈藍天”工程,加強重點行業企業大氣污染物綜合治理,完成火電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強化揚塵防治,淘汰黃標車。實施“清潔土壤”工程,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啟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工程。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強化自然岸線管控。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加強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加強造林綠化,再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00萬畝。
全文如下:
政府工作報告
——二○一七年一月十八日在福建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長 于偉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6年工作回顧
2016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拓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領導下,我省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與全省人民一起,著力穩增長、調結構、強動力、惠民生、防風險,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初步統計,全省生產總值2.85萬億元,增長8.4%;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295.2億元,可比增長6.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54.8億元,完成預算的100.2%,同口徑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2.29萬億元,增長9.3%;外貿出口6838.9億元,占全國份額保持基本穩定;實際利用外資81.9億美元,增長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萬億元,增長11.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7%;城鎮登記失業率3.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14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9元,增長8.7%;年度節能減排降碳任務全面完成。一年來的主要工作是:
(一)精準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5+N”政策體系,抓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堅定不移去產能,鋼鐵、煤炭去產能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精準施策去庫存,商品房去化周期比年初減少9個月。穩妥有序去杠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全省政府綜合債務率低于預警線。多措并舉降成本,全省減輕企業負擔35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9.5%。抓住四大領域補短板,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注重“五個一批”項目滾動接續,實施兩批22個補短板投資工程包,一批重要基礎設施、產業項目、民生工程建成投用。
(二)創新驅動促轉型,產業加快優化升級。圍繞建設創新型省份,打出“松綁+激勵”組合拳,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并加快建設,泉州獲批“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等“國字號”研發機構相繼落地,“6·18”對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852項,研發經費投入增速高于全國。廈航獲第二屆中國質量獎、福耀和九牧公司獲提名獎;6個項目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深化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增量、優化存量,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萬億元,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7%,海洋生產總值增長9%。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冶金新材料等一批體量大、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7%,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2.8%、首次超二產,金融業、物流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分別達6.5%和7.1%,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服務業快速發展,旅游總收入增長25.3%。長樂和安溪大數據產業園總投資超百億元,“數字福建”建設成效明顯。“一區兩園”建設現代農業項目511個,新建標準化生產基地3173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3.7%,糧食總產量650.9萬噸。
(三)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年度各項改革任務如期完成。力推“放管服”改革,取消省級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288項、下放46項,省市縣鄉四級權責清單全覆蓋,90%以上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取消、優化2000多項涉企涉民證照和有關證明事項,“五證合一”、投資項目并聯審批在全省推開。營改增全面有序推開。醫改繼續深化,醫保管理職責整合,醫療費用增速和藥占比分別下降3.05個和4.94個百分點。財政專項資金清理整合分步實施。外資、臺資銀行加快集聚,“1+7”產業股權基金、PPP引導基金等有效運營。省直部門數據中心整合基本完成,正統網統計平臺優化。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全面推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國企國資改革、國有林場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教育綜合改革等扎實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全面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面推開,“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扎實推進。
(四)著力開拓發展空間,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認真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部署,海絲核心區建設加快推進,對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1822.9億元,新增對外投資增長61.6%,中歐(廈門)國際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自貿試驗區建設成效明顯,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17項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新增3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1個示范點。閩臺貿易額656.5億元,實際利用臺資增長53.9%。第八屆海峽論壇、2016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首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成功舉辦。向金門供水工程大陸段具備通水條件。平潭國際旅游島獲批建設,對臺先行先試步伐加快。福州新區建設扎實推進。漳州開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9·8”投洽會投資促進功能繼續提升,新設及增資千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439個。堅持進出口并重、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并舉,外貿指標好于全國。閩港澳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僑務和外事服務發展力度加大。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