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自治區主席咸輝作政府工作報告。經審議之后對外發布,中國水網摘取與環保相關的內容以饗讀者:
以鐵的決心和舉措認真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把優美環境保護好。一是實施熱電聯產、煤改氣、煤改電計劃,加快城市燃煤鍋爐拆除和污染治理,推進火電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加大各類園區環境治理,實現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減量排放;抓好建筑工地、渣土運輸、采礦區域的揚塵治理,推廣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等綜合降塵措施,全面淘汰黃標車老舊車,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二是推行“河長制”,加強黃河支流、入黃排水溝、重點湖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取締企業直排口,嚴厲打擊污染黃河行為,堅決保護好“母親河”;加強水源地保護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快城鎮、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提標改造,確保正常運行、達標排放。三是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保持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
2017年寧夏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1月10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自治區主席咸輝作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6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是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來寧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攻堅克難,奮力拼搏,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預計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3120億元,增長8%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80億元,增長10%左右;全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642.7億元、增長5.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7.6億元、同口徑增長8%;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7000元和9900元,增長8%和9%。
2016年,我們共同經歷了一系列值得寧夏歷史銘記的盛事。7月18日-20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我區視察,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銀川會議”;在聽取我區匯報時,提出“三個著力”的明確要求和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殷切期望;在西吉將臺堡三軍會師紀念館參觀時,教導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新的長征路;在寧東視察時,發出了“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號召;12月28日,全球單套投資規模和裝置最大的神華寧煤400萬噸煤制油項目成功出油,展示了我國裝備制造業集成和能源自主保障的強大能力,中南海又傳出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帶來了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巨大鼓勵。2月1日—2日,李克強總理來寧視察并慰問群眾,要求我們在改革創新、培育新動能、民族團結、脫貧攻堅等方面走在前列??偫硖貏e關心的涇源至華亭、西吉至會寧、彭陽至鎮遠3條省際公路(其中2條高速公路)已經開工,馬高莊等7座水庫和鹽環定揚黃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緊建設,長期制約中南部發展的水和路問題將得到很大緩解。一年中還有25位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先后來寧視察,為我們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和幫助。這一切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寧夏的高度重視和極大關懷,我們倍受鼓舞、倍感振奮!
2016年,我們共同成就了一系列事關我區長遠發展的大事。總投資237億元的寧夏向浙江送電工程建成投運,貫通了西北至華東的輸電大動脈。我區最大民生工程——投資40億元的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全線通水,113萬山區群眾喝上了放心水。固原至西吉、李家莊至涇河源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我區成為西部第2個實現縣縣(區)通高速公路的省份。寧夏大學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實驗室通過論證,躋身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行列。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銀川河東機場三期投入使用,開啟了“空中絲路”的寧夏新時代。還有,經過我們不懈努力,銀西高鐵、吳忠至中衛城際鐵路全線開工,中衛至蘭州高鐵即將開工,包頭至銀川高鐵年內開工,全區人民期盼多年的“高鐵夢”正在變為現實。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取得這些成就,極大地增強了全區各族人民創新發展、轉型追趕的信心和決心!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經濟運行進一步向好。面對困難形勢,出臺了狠抓重大項目建設的工作方案和“工業10條”“財政支農26條”“雙創19條”等政策措施,力促經濟企穩回升、逐月向好。開展園區低成本化改造和電力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施“營改增”,清理規范涉企收費,減免稅費90億元,幫助實體經濟渡過難關,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47.9%。天元錳業30萬噸電解金屬錳、寶利60萬噸低碳烷烴、紫光10萬噸蛋氨酸等產業項目建成投產,20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一期并網發電,原州區至王洼鐵路、干武鐵路增建二線和兵溝、濱河、永寧黃河大橋等建成通車。新發地方政府債券366.6億元,開工或建成PPP示范項目49個、投資規模1417.3億元,民間投資增長14.5%,增幅居全國前列。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農業方面,新建高標準農田51.7萬畝、高效節水灌溉35萬畝,糧食總產達370.6萬噸,實現“十三連豐”;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12家、永久性蔬菜基地10萬畝,特色優勢農業產值占比達86.5%,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分別達71%和62%。工業方面,制定《中國制造2025寧夏行動綱要》,實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吳忠市成為全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之一,力成電氣數字化工廠等3個項目列入國家智能制造專項,共享裝備躋身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和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輕工業增長14.6%,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開展企業對標促升級活動,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95家;淘汰化解落后和過剩產能694萬噸,規上工業企業產品庫存下降4.8%,六大高耗能工業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F代服務業方面,成為全國第2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啟動三年行動計劃,游客增長14.4%,旅游收入增長28%;全國性保險機構總部首家落戶我區,引進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35家,完成寧夏銀行、黃河農村商業銀行增資擴股,新三板掛牌企業新增21家,融資規模達1625億元、增長54%;中衛云基地、銀川大數據中心加快建設,三大運營商直通北京、西安的4×100G骨干網絡建成使用;電商網上交易額突破130億元;加快培育養老、健康、休閑等新業態,城鄉居民消費穩定增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8.8億元、增長7.5%。科技創新方面,出臺科技創新若干意見,修訂科技進步獎勵辦法,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占GDP比重預計達0.95%;啟動“十三五”首批9個重大科技項目,新培育科技型企業141家,新組建科技創新平臺34個,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325名,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0%。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