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目標。
到“十三五”末,長江太湖防洪控制線和縣級以上城市防洪標準全部達到100年一遇標準,城市內部不發生大面積長時間的內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和城鄉居民供水保證率全部達到100%;基本建成通江達湖的水系格局,水資源配置能力顯著提高,沿江口門引排能力不低于2000m3/s;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城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不低于80%,黑臭河道全部消除;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水生態系統功能基本恢復;水文化發展框架基本形成,水文化載體建設亮點凸現;人才隊伍結構合理,法治思維、科學素養明顯提升,努力爭當全國水利現代化建設、水生態文明建設、法治水利建設的先行軍排頭兵。
(二)分項目標。
1.水安全保障。
流域、區域、城市、農村防洪除澇能力協調發展,防汛調度和應急能力進一步提高,水源地和供水安全保證率雙達標。
長江干流堤防全面具備抗御100年一遇洪水標準,干流河勢得到有效控制。
環太湖堤防全面達到100年一遇洪水標準。
京杭大運河兩岸堤防不低于100年一遇洪水標準,局部堤段適當提高。
區域骨干河道防洪標準基本達到50年一遇。
蘇州城市和縣級市、區所在地防洪全面達標。其中,蘇州城市中心區200年一遇,其他市區100年一遇。城市河道排澇標準達到50年一遇,老城區雨水管道排水標準努力達到3年一遇,重要地區和新建城區達到5~10年一遇。
農業圩區排澇達到日雨200毫米兩天排出不受澇標準。
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達到100%。
城鄉居民生活用水保證率達到100%。
2.水環境治理。
水污染防治計劃全面實施,水功能區達標建設加速推進,重點河湖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基本建成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監管信息平臺。
全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85%,城鄉黑臭河道全部消除,農村河道有效治理率達到95%,
蘇州市區、縣級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8%、90%,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
縣級市實現永久性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全覆蓋,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100%。
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3.水資源保護。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實,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基本建成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和評價體系。
全市年用水總量控制在63.26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用水量降到60立方米以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到13.5立方米以下。
全市節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比例達到65%;建立健全農業水價機制,普遍實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68;70%以上縣級市、區建成節水型社會示范區;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其中蘇州市區控制在8%以內。
4.水生態修復。
堅持保護優先、科學恢復為主,推進重點河湖水生態修復和水質提升,河湖水系連通性明顯提高。
嚴格控制建設項目占用水域,確保全市水域面積率不降低。
加強河湖水量調度,維持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平(枯)水年每年調引江水不少于8億立方米。
新建、改建河湖護岸的生態化護岸比例不低于90%,水土流失治理率不低于90%。
5.水文化弘揚。
搜集整理古城水系、水巷、古橋、古井、水埠等歷史遺產,研究、挖掘蘇州治水興水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編制完成蘇州市水文化發展規劃,初步構建水文化發展體系。
啟動水文化載體建設,研究、出版水文化系列專著。
拓展、創新對水的戰略認識,充分展示水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形成全社會惜水、愛水、護水、興水的良好氛圍。在這過程中,同時使水利水務人才隊伍結構更趨合理、法治思維更加落實、科學素養更加提高。
第三章 主要任務與實施內容
一、防洪保安
全市的防洪保安工程建設雖然從未停過,但對照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仍有許多問題和薄弱環節,尤其是近兩年汛期暴露的運河防洪和城市內澇問題尤為突出,迫切需要加以解決。
(一)長江治理。
繼續實施長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鞏固提高江堤防洪標準;加快澄通河段整治,實施河勢控制、護岸加固、邊灘整治等;結合沿江引排河道整治,改建、擴(新)建一批沿江口門控制工程,實施通江河道口門疏浚。
(二)太湖治理。
吳江、吳中區繼續實施東太湖綜合整治后續工程,吳中區實施大缺港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工程。
常熟市、相城區實施望虞河東岸除險加固工程和西岸口門控制工程。
配合上級主管部門開展望虞河、太浦河后續工程、吳淞江行洪通道方案研究。
(三)京杭大運河堤防達標。
根據近年來工情、水情的情勢變化,按照流域性河道的設防要求,對蘇州境內從蘇錫交界至蘇浙交界的京杭大運河兩岸堤防及支河口門,結合城市防洪要求,進行達標建設。
對蘇申內港線、外港線口門,以及穿越太浦河方式開展前期研究。
(四)城市防洪除澇。
蘇州市區按照新一輪城市防洪修編規劃,繼續完善中心城區防洪配套工程,重點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加快完善各縣級市、區城市防洪除澇體系,統籌推進開發區、園區及重點城鎮防洪排澇工程建設。
在2017年底前,統籌4市6區編制完成蘇州市區及各縣級市城市排水防澇專項規劃。
(五)農村圩區達標。
繼續推進農村圩區達標建設,鞏固提高圩區防洪除澇能力。實施圩堤加高加固,消除險工險段;更新、改造圩區三閘和泵站建筑物工程。
二、供水保障
供水保障以水源達標為基礎,以老設施、舊工藝改造為重點,適當擴大供水能力。
(一)水源地建設。
繼續推進吳江區廟港、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吳中區金庭白塔灣水源地達標建設;張家港市一干河水源地遷建至長江;吳中區開展第二水源建設;蘇州相城水廠建設雙水源工程,與蘇州工業園區二水廠共享陽澄湖取水口。
編輯:李姝樂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