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提升監管水平。強化市際協作。加強與周邊隴南、廣元、安康等市協調配合、定期會商,實施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應急聯動、信息共享。(市環保局負責)
完善水環境監測網絡。統一規劃設置監測斷面(點位),2017年底前,建成全市統一的水環境監測網。提升飲用水水源水質全指標監測、水生生物監測、地下水環境監測、化學物質監測及環境風險防控技術支撐能力。(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國土局、住管局、水利局、農業局等參與)
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加強環境監測、環境監察、環境應急等專業技術培訓,嚴格落實執法、監測等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加強基層環保執法力量,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及工業園區要配備必要的環境監管力量。各縣區應自2016年起實行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市環保局負責)
七、過程管控,提升水環境管理水平
(二十一)深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完善污染物統計監測體系,將工業、城鎮生活、農業、移動源等各類污染源納入調查范圍。將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作為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依據,實行等量或減量置換。未完成水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的縣區,暫停審批新增排放水污染物的項目。(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工信委、住管局、水利局、農業局等參與)
(二十二)嚴格環境風險控制。定期評估沿江河工業企業、工業集聚區環境和健康風險,落實防控措施。對高風險化學品生產、使用實行嚴格限制,督促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企業建立完善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加強危害因素識別和風險管理,落實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尾礦庫環境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加強尾礦庫環境應急預案編制、報備、演練和培訓,定期評估尾礦庫風險,切實落實防控措施。(市安監局、環保局牽頭,市工信委、衛計局等參與)
強化措施,嚴格危險化學品車輛運輸安全管理。在國、省道入境處設立警示標志,提醒危險化學品車輛司乘人員謹慎駕駛、減速慢行,及時檢查車輛密閉狀態。在道路入境處設立交通安全檢查站,嚴格管控進入我市的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對運輸劇毒的危險化學品車輛實行24小時安全檢查登記,按照“一車一檔”要求,及時掌握化學品的名稱、性質、數量、去向以及車主基本信息等;安裝定位監控設備,全程實時動態監控車輛行駛狀況,為事故發生后應急處置提供基礎信息資料。在漢江、嘉陵江干、支流沿運輸線區域的敏感路段設立固定和移動測速點,實行全程限速。劃定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夜間禁行時段,要求危險化學品車輛必須停運休息;對確需夜間或極端天氣條件下通行的車輛,在指定地點集中后由交警部門警車護行,并隨員跟車送行,直至安全通過危險路段。加強應急工程建設。在事故易發路段、河段建設應急和防控設施。在108、316國道沿線事故多發易發路段設立實體密封護欄和減速設施,在漢江、嘉陵江河道沿線修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設施,儲備應急物資,降低跨界污染風險。公安、交通、安監等部門定期開展危險化學品經營、運輸過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活動,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市公安局、安監局、交通局牽頭,市環保局、水利局、財政局等參與)
穩妥處置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各縣區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水污染事故處置應急預案,落實責任主體,明確預警預報與響應程序、應急處置及保障措施等內容,依法及時公布預警信息。(各縣區政府牽頭,市政府應急辦、公安局、交通局、安監局、環保局、水利局、衛計局等參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