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加強良好水體保護。對江河源頭及現狀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江河湖庫開展生態環境安全評估,制定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列入《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的湖庫應制定中長期保護規劃。到2020年,石門水庫、石泉水庫(漢中段)及其入湖庫河流要達到規劃要求。(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財政局、水利局、林業局等參與)
(十七)保護水和濕地生態系統。加強江河湖水生態保護,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禁止侵占自然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復。強化水源涵養林建設與保護,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加強濱河(湖)帶生態建設,在河道兩側建設植被緩沖帶和隔離帶。加強小水電監管,保證足夠的河流生態用水量。加大水生野生動植物類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保護力度,開展珍稀瀕危水生生物和重要水產種質資源的就地和遷地保護,提高水生生物多樣性。(市環保局、林業局牽頭,市財政局、國土局、建規局、水利局、農業局等參與)
六、健全法制,嚴格水環境執法監管
(十八)完善法規體系。貫徹《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和《陜西省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條例》。研究制訂環境質量目標管理、環境功能區劃、節水及循環利用、污染責任保險、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地下水管理、環境監測、生態流量保障、生態補償等辦法,逐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市政府法制辦牽頭,市發改委、工信委、國土局、環保局、建規局、住管局、水利局、農業局等參與)
嚴格執行標準體系。漢江流域內城鎮污水廠、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小區,重金屬重點控制區內的鉛鋅、黃金、銅工業等企業嚴格執行《漢丹江流域(陜西段)重點行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工信委、國土局、住管局、水利局、農業局、質監局等參與)
(十九)加大執法力度。所有排污單位必須依法實現全面穩定達標排放。每年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對超標和超總量的企業予以“黃牌”警示,一律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對整治未能達到要求且情節嚴重的企業予以“紅牌”處罰,一律停業、關閉。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環保“黃牌”、“紅牌”企業名單,每季度向社會公布轄區內抽查排污單位達標排放情況。(市環保局牽頭,市公安局參與)
強化環保、公安、監察等部門和單位協作,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配合機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報等規定。加強對縣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環保工作的監督。(市環保局牽頭,市公安局、檢察院、監察局等參與)
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重點打擊私設暗管或利用滲井滲坑排放、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廢水、含病原體污水,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處理設施,或者未經批準拆除、閑置水污染物處理設施等環境違法行為。對造成生態損害的責任者嚴格落實賠償制度。嚴肅查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領域越權審批、未批先建、久拖不驗等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行為,建立健全環境污染犯罪案件聯合調查和移送機制,及時有效懲治和防范環境污染犯罪。(市環保局牽頭,市公安局、檢察院、建規局、住管局等參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