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省環保廳賀澤群副廳長解讀《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時間:2016-07-29 13:01

來源:銅陵市政府公開信息網

評論(

  出臺《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意義重大

  《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經由省政府常務會和省委常委會審定,是我省貫徹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方案》是對黨中央、國務院實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重要戰略的落實,對我省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以及“三個強省”和美好安徽建設產生重要的影響,意義重大。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繼黨的十五大報告首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之后,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重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方案》結合 “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出我省的水環境質量目標:到2020年,全省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皖北地下水污染趨勢得到遏制,水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確保引江濟淮輸水線路水質安全。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其次,打造“三個強省”的迫切需求。當前,經濟發展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標開始呈下降趨勢,總量卻仍保持高位。同時,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改善新期待越來越高,環境保護工作面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新常態,在這個重要的戰略抉擇期,我省印發《方案》為打造“經濟強省、文化強省、生態強省”以及建設美好安徽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方案》明確了水污染防治的新方略,以水環境保護倒逼經濟結構調整,以環保產業發展騰出環境容量,優化空間布局、推進循環發展,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實現發展模式創新、增長動力轉換,以水生態保護創造綠色財富,符合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綠色發展”要求,也是安徽打造“三個強省”的迫切需求。

  三是推進治水新機制的必然要求。《方案》統籌兼顧各部門職責,各類水體保護要求,充分調動發揮環保、發改、科技、經信、財政、國土、交通、住建、水利、農業等部門力量,開創治水合力、系統治理的新氣象。在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方面,《方案》提出完善稅收政策、理順價格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實施生態補償、推行綠色信貸、健全“領跑者”制度等措施,同時加大政府和社會投入,促進多元投資,明確部分、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完善風險分擔、履約保障等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等,落實政府、企業、公眾責任,形成治污合力,開創治水新機制。

  方案提出了主要指標

  《方案》提出的主要指標是:到2020年,長江流域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斷面比例達83.3%,淮河流域優良斷面比例57.5%,新安江流域水質保持優良,引江濟淮輸水線路水質達到工程規劃要求。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地級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高于94.6%,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高于91.9%,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級別保持穩定。四項主要指標均針對水環境保護最核心的要求,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江大河與小溝小汊、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態保護。

  一是聚焦老百姓家的水缸子。關注飲用水安全是民心所向,《方案》提出,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飲用水安全,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開展飲用水水源規范化建設,依法清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排污口。無備用水源的市、縣(市)應分別于2016年底前和2018年底前完成備用水源建設。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并且要求地級及以上城市自2016年起每季度向社會公開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狀況。自2018年起,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飲水安全狀況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這一系列涉及飲用水安全的內容,順應民心,惠及民生,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

  二是關注老百姓身邊的河汊子。受規劃不合理、排污集中、截污不夠、流量不足等因素影響,城市水體普遍污染較重,有的甚至發黑發臭,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成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薄弱環節和難點,也是新型城鎮化繞不開的“傷疤”。《方案》著眼百姓房前屋后、小溝小汊,解決老百姓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反映強烈問題,讓老百姓能夠感受到環境治理的成效,有一個獲得感。《方案》明確要求各市建成區應于2015年底前完成水體排查,公布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會公布治理情況。2017年底前,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

  三是協同防治地下水污染。與地表水污染防治相比,地下水由于其污染的隱蔽性導致長期被忽視,同時因為延時性和不可逆性等特點,一旦造成污染,難以有效治理。在大部分地區,地下水污染預防和地下水保護設施都不完善,地下水污染監控體系和預警應急體系也未建立起來,缺乏足夠的、可靠的、可以共享的基礎數據更是影響地下水研究和治理工作。《方案》提出,定期調查評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等區域環境狀況。石化生產存貯銷售企業和工業園區、礦山開采區以及垃圾填埋場等區域應進行必要的防滲處理。全省加油站(點)地下油罐應于2017年底前全部更新為雙層罐或完成防滲池設置。報廢礦井、鉆井、取水井應實施封井回填。提升地下水環境監測支撐能力等,保障我省地下水質量保持穩定。

  四是持續改善流域水質。“十二五”以來,通過努力,我省水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長江流域總體水質狀況為良好,巢湖湖區總體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主要污染物總磷、總氮平均濃度分別比2010年下降22.22%、0.85%,淮河流域干流總體水質優。《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長江流域總體水質達到優良,淮河流域在輕度污染基礎上進一步改善,巢湖全湖維持輕度富營養狀態并有所好轉,新安江流域水質保持優良。并且對匯入巢湖的河流實施總氮排放控制。屆時,我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好安徽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群眾生活質量得到較大幅度提升。

  防治任務

  我省《方案》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水十條》的要求,為確保任務目標的落實,《方案》本著“把握要求不降格、多措并舉抓防治、配套政策強保障、目標任務能完成”的基本原則,提出了4個方面17項防治任務,全面打響我省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具體要求包括:

  一是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主要有:深化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加強良好水體保護、防治地下水污染、保護水和濕地生態系統。

  二是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主要有: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推進農村污染防治、加強河湖養殖區污染管控、加強船舶港口污染控制。

  三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主要有: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空間布局、推進循環發展。

  四是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主要有: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科學保護水資源。

  《方案》堅持問題導向,重拳出擊、重典治污,防治任務具有如下特點:

  ——堅持系統治理

  水環境改善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方案》堅持系統思維,多要素統籌,統籌節水與治水、地表水與地下水、好水與差水的關系,突出抓好重點污染物、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統籌安排好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保護、治理和修復;尊重水的自然循環過程,監管污染物的產生、排放、進入水體的全過程,統籌地表與地下、大江大河和小溝小汊;構建水質、水量、水生態統籌兼顧、多措并舉、協調推進的格局。

  ——立足標本兼治

  為確保措施務實、管用,《方案》具體治理措施均針對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既考慮當前,也兼顧長遠,既解決好存量,也把握好增量。減少污染物排放是治標之法,努力削減工業、城鎮生活、農村農業排污總量;“調結構、優布局”是治本之策,以治水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同時堅持節水即減污,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保障生態用水實現節水增流。

  保障機制

  為落實治污任務,《方案》特別強調任務落地、責任落實,也強調了協作機制、部門聯動,提出了6個方面23項保障措施。具體包括:

  一是強化科技支撐。主要有:推廣示范適用技術、攻關研發前瞻技術、大力發展環保產業。

  二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主要有:理順價格稅費、促進多元融資、建立激勵機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三是嚴格環境執法監管。主要有:完善法規標準、加大執法力度、提升監管水平、提高環境監管能力。

  四是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主要有:強化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深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嚴格環境風險控制、全面推行排污許可。

  五是落實工作責任。主要有:強化地方政府水環境保護責任、加強部門協調聯動、落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嚴格實行“河長制”、嚴格目標任務考核。

  六是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主要有: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加強社會監督、構建全民行動格局。

  《方案》明確了發改、財政、經信、環保、住建、農業、水利等相關部門的責任,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分流域、分區域、分行業、分年度確定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實主體責任,,探索實施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并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在貫徹落實國家《水十條》任務的同時,創新突出我省的特色如:

  ——嚴格實行“河長制”。

  《方案》要求建立市、縣、鄉(鎮)三級“河長制”,由市、縣、鄉(鎮)政府有關負責同志分別擔任轄區內河道(段)的“河長”,強化協調調度,促進河道水質和水環境持續改善。“河長制”明確了地方政府領導對環境質量負總責的要求,對環境保護的職能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的審視;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級政府的執行力,彌補了之前“九龍治水”的不足,真正形成全社會治水的良好氛圍;有效調動了地方政府履行環境監管職責的執政能力,讓各級政府負責人親自抓環保,有利于統籌協調各部門力量,運用法律、經濟、技術等手段保護環境。

  ——創新激勵政策。

  我省新安江水環境生態補償試點實施以來,通過財政部、環保部以及安徽、浙江兩省政府的不懈努力,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進入新階段并取得初步成效,流域內“保護第一、科學發展”的政績觀進一步確立,人民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逐漸增強,水質持續穩定向好,新安江仍然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方案》要求繼續推進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的同時,鞏固和完善我省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這是我省借鑒新安江生態補償試點經驗,在省內開展的跨市流域生態補償。《方案》還提出要采取資金補助、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探索建立多元化補償機制。并要求在水環境敏感地區開展跨界污染賠付和生態補償試點,這是我省落實《水十條》激勵政策的又一亮點。

  ——清單落地、責任落地。

  《方案》對流域水質目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下水監測點位水質目標列出清單,做到清單落地。為做到責任落地,《方案》中每項工作任務均明確了牽頭部門和參與部門,同時,《方案》要求,省政府與各市政府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切實落實“一崗雙責”。每年分流域、分區域對《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