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記者了解到,陜西省漢中市人民政府近日正式印發漢中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切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力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水質目標需求和水環境安全。具體通知及方案詳情如下:
漢中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漢中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
現將《漢中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漢中市人民政府
2016年5月29日
漢中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按照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陜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為切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力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水質目標需求和水環境安全,結合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總體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系列部署要求,突出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以提高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節水循環、優化空間、底線保障”原則,充分發揮法制規范、市場調節、科技支撐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水、系統治水、創新治水、全民治水,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水污染防治新機制,讓漢中的水更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持久動力。
工作目標:到202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水功能區水質全面達標,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采受到嚴格控制。漢江、嘉陵江干流和支流所有斷面水質均達標,出境斷面水質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各縣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標。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下。全市地下水質量極差比例控制在15%以內。
一、系統治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一)開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動。認真組織實施省政府印發的《漢江丹江流域水質保護行動方案(2014—2017年)》和《陜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總體方案基礎上,制定漢江流域年度實施方案。(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工信委、財政局、建規局、住管局、水利局、農業局等參與,縣區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由縣區政府負責落實,不再另外說明)
(二)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取締重污染“10+3”小企業,全面排查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2016年底前,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十類和皂素、冶金、果汁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市工信委牽頭,市發改委、環保局等參與)
專項整治重點行業。制定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鉛、鋅、汞、釩等)、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含皂素)、制革、農藥、電鍍、石油開采及加工、果汁等行業專項治理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市工信委牽頭,市環保局等參與)
新建、改建、擴建上述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2017年底前,鋼鐵企業焦爐完成干熄焦技術改造,氮肥行業尿素生產完成工藝冷凝液水解解析技術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制藥(抗生素、維生素)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皂素行業實施資源回收和節水清洗技術改造。(市工信委牽頭,市環保局等參與)
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2017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市環保局牽頭,市科技局、工信委、商務局等參與)
(三)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完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與改造,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生活污水全面收集處理,達到相應的排放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漢江流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執行《漢丹江流域(陜西段)重點行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到2020年,全市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市住管局、建規局牽頭,市發改委、環保局等參與)
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應采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城鎮新區建設實行雨污分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市中心城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市住管局、建規局牽頭,市發改委、環保局等參與)
推進污泥處理處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點一律予以取締。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于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市住管局牽頭,市發改委、工信委、環保局、農業局等參與)
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人工濕地。在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口下游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在漢江、嘉陵江干流和污染較重的支流入河口以及重點排污口的適宜區域,通過積極實施封山(灘)育林(草),人工輔助、自然恢復和建設人工濕地等工程措施,全面修復和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市林業局、水利局、住管局牽頭,市發改委、環保局等參與)
整治城市黑臭水體。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會公布治理情況。各縣區建成區按期完成黑臭水體排查,公布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到2017年底前實現非汛期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到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市住管局牽頭,市環保局、水利局、農業局等參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