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強化科技支撐作用
(二十七)加強水環境管理應用研究
強化科技對水環境管理支撐作用,重點支持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管理及監測、跨區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水環境損害評估、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預警機制、危險化學品事故和水上溢油應急處置技術、排污許可證管理及信息平臺建設等研究。探索開展特征污染物自動監測技術、新型污染物風險評價、水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等應用基礎研究。完善水環境科技領域的國內外交流合作機制,鼓勵市內科研機構與國內外高水平科研機構建立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引進急需的環境管理及污染治理關鍵技術,聯合開展相關技術研發。(市科技局牽頭,市發改委、經信委、環保局、水利(水務)局、農委、衛生計生委等參與)
(二十八)強化水處理技術研發應用
跟蹤國內外水處理技術發展動態,圍繞水處理關鍵技術需求,組織實施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重點支持研發飲用水凈化、節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環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工業高鹽廢水脫鹽及鹽泥處置、地下水污染修復、重點行業廢水深度處理、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標準處理等關鍵應用技術。加強水處理技術創新共享平臺建設,推動技術成果共享與轉化。發揮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推動水處理重點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組建產學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示范推廣控源減排和清潔生產先進技術。(市科技局牽頭,市發改委、經信委、環保局、水利(水務)局、農委、交通運輸局等參與)
(二十九)大力發展環保產業
嚴格落實國家關于環保市場準入、經營行為的規定,規范環保產業市場。完善環保工程設計、建設、運營等領域招投標管理辦法和技術標準。扶持我市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區建設,形成一批水處理技術裝備產業化基地,推進先進適用的節水、治污、修復技術和裝備產業化發展。(市發改委、經信委牽頭,市科技局、財政局、環保局、水利(水務)局等參與)
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明確監管部門、排污企業和環保服務公司的責任和義務,完善風險分擔、履約保障等機制。鼓勵發展包括系統設計、設備成套、工程施工、調試運行、維護管理的環保服務總承包模式。制定環境治理第三方服務的管理辦法,明確資格準入條件、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理順各方職責,以污水、垃圾處理和工業園區為重點,強化融資及服務功能,建立健全第三方治理服務新機制。支持鼓勵互聯網技術與環保服務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環保電商等新業態。(市發改委牽頭,市科技局、財政局、經信委、環保局、水利(水務)局等參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