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7日,“2016(第二屆)環境施治論壇”在宜興賓館召開,本次論壇聚焦農村污水處理,農村污水處理是市場普遍看好的新藍海,但實際開拓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村鎮污水各階段分別面臨哪些難題?如何解決?針對這些問題,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吳志超教授在論壇現場結合實例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吳志超教授在論壇發言
以下為現場文字實錄,未經發言人審閱。
規劃設計階段問題
村鎮污水治理是實際水環境整治需求還是政治任務?一定是水環境改善的需求;
水環境整治的目標污染物是什么?二級標準?一級B?還是投資的環境效益;
村鎮污水處理對受納水體水質改善是否有效果或者可見的改善?我覺得我們規劃階段污水處理設施應該和其他的河道整治行為一起做;
納管還是就地處理?各地應有投資效益分析指導;
村莊是規劃長期保留還是近期規劃拆除?這也跟處理設施有關,處理設施如果是長期保留的,可能做混凝土,壽命長一點,否則做臨時性處理設施,設備可以單用;
農村污水處理項目普遍較小,變化量復雜度很大,大設計院不愿做,設計質量如何保證;
分散還是集中處理?如何合理確認規模?政府部門喜歡定一個規模,50噸還是多少噸,其實就地處理不能貪圖末端污水處理規模越大越好,末端處理認為規模越大效益越好,但是農村需要的是不是這樣?從政府講應該是合理精細的規模,不能一成不變;
還有污水管網的材質、接口、窨井如何考慮?應該是防滲漏質量優先、方便養護、兼顧性價比;
設計工藝的選擇要抗多變性;
配套的系統設計,必須考慮污泥處理、惡臭控制、嚴控蚊蠅、預防冰凍、人身安全;
設計文件質量差,導致后續投標中標方的各種問題,我覺得必須提高準入技術門檻;
中國制造的競爭優勢也必須體現在環保整治上。在這個里面,如果照搬國外所謂先進經驗,我們企業的優勢會被環保高投入全部抹掉。
實施運維階段問題
招投標中很低的技術門檻導致魚龍混雜現象嚴重,預算、合同總價高,但實施層面設備材料中標價格又很低,最終偷工減料,我認為村鎮污水處理的難度恰恰需要較高的技術門檻;
村鎮污水管網施工質量很差,滲漏嚴重,導致進水污染物濃度偏低,影響投資的環境效益;
一些地下滲濾、濕地等施工防滲沒有做好,還存在污水和地下水互滲問題;
構筑物質量普遍較差,蓋板問題嚴重,有的存在安全隱患;
有的構筑物接入工業廢水、畜禽糞便污水等,影響了設施的運行;
國內缺少質量穩定、效率高的小規格的鼓風機、潛水泵、回流泵,可選擇范圍很小;
有的地區農村電壓不穩定,對用電設備的適用性、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現有鼓風機、水泵維護保養周期一般三個月,使得整體設施的人員費進一步降低;
驗收過程中,對管網污水收集率、滲透情況缺少專用、簡單、可操作性好的監測手段方法;
對不同處理工藝,沒有針對性的驗收方法,例如應該針對各種工藝特性考慮其不利的操作環境,在此不利環境下考核其運行效果,確保設備皮實耐用。
監督和長效機制
適用的村鎮污水處理工藝篩選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技術專家反復論證,特別是不同氣侯、進水突變、冬季情況、長期運行等情況下運行特性。監督管理部門需要針對各種工藝軟肋的部分開展破壞性運行檢驗,只有能夠通過這些軟肋測試的設備才是村鎮污水的適用設備。工藝設備的選型監督要前移,而不是在事后總結,因為村鎮污水設備分散式大、實際現場情況千變萬化,現場測試分析操作難度高;
監督好設備實際運行時是否按照必要的參數、運維方式在運維,對于有每日運維管理的點,要抽查其記錄數據和抽查到的數據是否吻合,構建誠信管理體系;
設備是否在穩定達標運行,僅靠抽查無法解決問題。上次人大去檢查,下雨天濕地參觀,進水雨水很干凈,抽水把原來吸附的地方都沖掉了,對濕地不好;
對于一些效果不穩定的工藝設備,應該結合工藝特性選擇有綜合代表性指標進行在線監測;
建議構建適用工藝技術裝備的技術評估平臺,所有新工藝裝備,必須經過各種非正常的條件測試,在各種不利情況下必須達到設計進出水水質;
建議構建政府的物聯網運維情況的管理平臺,確保政府投資的設備在運行;
構建偽劣產品索賠、強制退出的監督平臺,確保優勝劣汰的競爭氛圍,在國外這方面做的比較好,在國內做不起來,影響了環保創新的技術發展。
現有MBR用于村鎮污水處理的問題
上海住建廳到蘇州調查的時候,說蘇州做了一百多套MBR沒有一套成功的,我們在上海做了五年,今年要第一年申請換膜了,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問題與大家分享。
膜的構型選擇非常重要,中空膜還是平板膜?中空膜預處理1mm,平板膜3—5mm。在村鎮,缺少了膜格柵保護,中空膜問題更加嚴重,一旦膜面出現纏繞,離線清洗不可避免,人工費、交通費、運行費、穩定性等會出現很大問題;中空膜反沖洗、維護性清洗等在村鎮領域還會導致設備投資高、操作復雜、藥劑費高等問題。
第二膜的篩選問題,即使膜材質、孔徑、孔隙率、親疏水性等相同,實際應用也會差別很大。全國各地的微濾膜企業蜂擁進入污水處理MBR領域,但根本不知道如何判斷適用MBR的膜,特別是村鎮領域還有別于城市污水廠。給水處理、工業分離領域的膜不適用于MBR。
如何有效控制MBR的膜污染、清洗膜?膜污染控制/膜清洗是一個精細工作,需要技術+經驗+專業。
如何滿足氮磷穩定高效去除?MBR本質上不是“活性污泥曝氣池+微濾膜”的簡單組合,未來隨著更高級膜的出現,MBR還會出現新的方向。
剩余污泥去向何方?國內有MBR同行號稱污泥零排放,從第三方測試數據看,出水水質二級排放標準都達不到。
新型平板膜MBR解決方案
我們同濟大學做了兩套技術,第一是第一代平板膜MBR村鎮分散污水處理。
MBR工藝主要是通過膜過濾取代傳統二沉池,起到固液分離的目的。常用的浸沒式MBR,膜組件設置于生化池內部,因此無需額外增加占地。
膜過濾是將處理后的出水通過水泵抽吸/自流的方式透過膜進入后續處理;而大于膜孔徑的活性污泥及部分污染物則被截留在反應器內。膜表面泥餅層污染通過底部曝氣帶動氣水混合液沖刷以及次臨界通量的運行方式進行控制。
污泥處理采用MSTD技術,將每日產生的剩余污泥全部集中在反應器內,通過膜將剩余污泥中的水分過濾,實現污泥的體積減量,利用微生物和后生動物的活動,實際污泥的消化和減量,最終實現污泥的總量消減,從整個系統來說沒有污泥的排放。
新農村MBR就地處理工藝采用核心AO-MBR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設計處理規模為10~500噸/天,設計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B”標準——化學加藥除磷。工藝流程圖如下:
在第一代基礎上我們感覺到很有問題,我們最近做了一套HI—MBR工藝,是在第一代產品成功運行多年實踐和理論創新研究基礎上,針對自身進一步降低運維成本等問題和氮磷更高排放要求,優化采用了膜污染誘導控制、平板膜污泥濃縮同步消化、獨特除磷專利技術、軟件專業設計、物聯網管理等技術,在主體工藝、控制參數、運維管理等各方面進行了升級,集約化而成。HI-MBR適用于規模為30~500m3/d新農村污水處理、分散式污水處理等。具有出水效果好、占地面積小、剩余活性污泥量基本消納、膜清洗周期長、免離線清洗、運行維護簡便、運行費用低等一系列優點。HI-MBR村鎮污水分散處理整體解決方案在技術、經濟、環境效益、后續政府監管的便利性等方面,領先其它MBR供貨商。以下為工藝流程圖。
HI-MBR核心技術
公司針對新農村分散污水處理領域投資開發的專業化設計軟件平臺,確保所有小而散的設備實現專業化設計、專業化生產,節省投資和后期運維費用;
膜污染誘導控制技術:通過對污水污泥中膜污染組分和因子的劃分,重點控制EPS和SMP類膜污染因子,膜污染物較傳統MBR減少30 %以上,清洗周期大大延長,以上海白龍港再生水工程為例,包括冬季在內,在線清洗次數2~3次/年;
采用綠色吸附材料,除磷效果好,無需脫水,處置安全方便;
MSTD技術:采用平板膜污泥濃縮同步消化技術,污泥減量穩定徹底;
物聯網云平臺智能管理系統:通過基于B/S架構的遠程監控軟件實現分散式設備的集中管理。管理人員可在辦公室內獲取現場故障數據,真正實現“現場無人化”管理,并對維保人員提供專業化管理輔導。
HI-MBR技術經濟指標
(1)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主要耗氧物質甚至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
(2)投資一般在5000~8000 元/m3水;
(3)運行能耗0.40~0.65 kWh/m3水;
(4)占地0.30~0.60 m2/m3水;
(5)專業人員物聯網管理,人員費用0.08—0.15 元/m3水。
以上是我的介紹,謝謝。
【彩蛋】Q&A
1、嘉賓:我看你除磷是MBR后面除磷,跟一般的工藝確實差異比較大,化學除磷加藥,還有絮凝沉淀,會不會導致工藝流程太長?
吳志超:不會。
嘉賓:除磷是MBR出水再進行除磷,MBR通過膜以后水非常清澈,加除磷藥劑以后,絮凝沉淀。
吳志超:做的大小跟顆粒活性炭差不多,不起過濾作用也沒有問題,對它的整個運行沒有任何問題,就是顆粒狀過濾床。像我們一套裝置可以設計三個月換一次,一年換一次,每三個月只增加了0.1立方米。
嘉賓:還有一個問題,你做了大量膜的評價,國內、國外的,目前通量、孔隙率、孔徑這些不能來說明膜的污染,你覺得影響膜污染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吳志超:我覺得應該拿一個臨界通量指標,如果一個東西沒有告訴臨界通量,這個膜不要去用,用了會出現問題。第二個問題影響膜污染的東西,我們一般認為污泥濃度越高,膜污染越高,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講的前面污泥調控性能非常重要,要把污染物全部轉移到污泥上,不是讓它轉移到膜上。
嘉賓:就是說關鍵還是在污泥控制上。
吳志超:對,膜和這個是相輔相成的。
2、嘉賓:吳老師你好,您講的案例,關于膜的使用壽命是多長?
吳志超:第一代3到5年,現在的是5到8年沒有問題。
嘉賓:針對農村污水,一噸以下采用這種膜是不是適用?
吳志超:后面的案例是一噸的設備,我覺得日本的凈化槽是在誤導中國,從我的角度來說,我覺得至少我是學院派的,必須做這方面的東西,我感覺膜三個月做一噸的可以保證一年清洗。
嘉賓:膜的出水這塊毋庸置疑,但膜在運行中管理和維護對農村來講是一個嚴重問題。
吳志超:我們在上海浦東新區做了150套設備,三個人管理,運行成本比常規成本要低很多,因為不需要專業管理,我們清洗周期基本三個月,三個月要觀察一下。
嘉賓:針對農村污水治理一噸以下的規模,噸水投資是多少?
吳志超:五千元以內,不包括調節池。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