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廣州水價成本再引關注

時間:2012-06-28 09:0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谷林整理

評論(

年初,廣州水價調整引發廣泛關注。近半年過去,因為一篇文章,廣州水價再次引發關注。那一次,因為調整本身。這一次,關注點集中于“曬出的成本”。究竟如何看待廣州曬出的成本?如何看待企業自審與政府成本監審的不一致?曾經的媒體又是如何報道廣州水價的?對于供水企業來說,服務成本該如何約束?

水價成本公開作為深化水價改革的重要內容,是進一步推進水價改革的突破口,對整個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亦具有重要意義。推行水價成本公開,有利于提高水價調整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可以讓老百姓清清楚楚地了解供水企業的成本狀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可以督促供水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和自我約束,主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但由于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供水企業管理水平、各項技術指標等差異較大,如何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成本公開方案,是水業改革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廣州率先進行自來水成本公開,隨即引發諸多關注及爭議。

錯位與解讀:廣州水價成本被多報17% ?

在成本公開中,管網投資、漏損率、折舊費、管理費等爭議話題成為關注焦點。

早在廣州水價聽證之前,曾有眾多媒體對此事給與了熱烈、深入地關注和報道。2月16日,人民網報道,廣州市物價局15日公布《廣州市城市供水定價成本監審報告》,物價局價格成本調查隊對自來水公司2008年至2010年的運營成本進行核查,核增了2008年至2010年水資源費5786.42萬元;核減固定資產折舊費用5305.56萬元、招待費149.67萬元、利息支出1780.39萬元,新增成本中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20990.31萬元、利息費用13128.88萬元及維修費111.26萬元。三年累計核減自來水供水成本共計10.7億元,將企業自報的單位供水成本從2.364元/立方米核減到了2.016元/立方米,下降了0.348元/立方米。

在這些報道之后近4個月,新華網的文章再次將廣州水價話題推到了民眾面前。新華網報道:記者輾轉獲取了一份廣州供水定價成本“監審清單”。一方水的成本中,企業竟多報0.35元。除了制水成本這一項外,輸配成本、期間費用和新增成本三部分,都摻有“水分”。

供水成本與定價成本

據之前那篇人民網文章介紹,由于本次成本監審按照國家發改委2613號文件的規定向社會公開,成本項目與企業會計科目存在差異。對于此種差異,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向博士生導師劉運國教授認為,企業按照財務數據項向價格主管部門提供材料,價格主管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價格監審核減,這是很正常。

劉運國介紹,自來水公司公開的是“供水成本”,市物價局公開的是“城市供水定價成本”,“供水成本”與“城市供水定價成本”本身是兩個概念。供水企業執行的是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財務會計制度和標準,所以公開的是企業實際成本,也稱“供水成本”。物價監審部門執行的是國家發改委2613號文件,屬“定價成本”。定價成本是物價部門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進行核定的。兩者是站在不同角度確立的核算標準。前者是站在真實反映成本信息角度,后者是站在消費者承擔角度。角度不同,存在差異是客觀的,并不矛盾。

資產折舊與管理費用

同樣據人民網介紹,核定成本角度不同導致的差異之外,兩份成本的一些具體核算標準也有差異。

關于資產折舊,根據國家發改委監審辦法第十八條:固定資產折舊采用年限平均法,城市供水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區間最長為30年,最短為15年。而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并無對資產的折舊年限作具體規定,可由企業按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確定選擇。另根據《工業企業財務制度》規定,自來水行業的專用設備折舊年限為15—25年,企業對專用設備執行20年的折舊年限屬于這個區間的中值水平。導致成本監審后的折舊費用與企業實際折舊費用存在差異。

對于利息等財務費用,物價部門對自來水定價成本中貸款利息按還貸期18年的利息總額計算年平均貸款利息,而企業日常核算則按《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據實列支。

對于企業招待費,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財務會計制度和標準是在一定比例范圍內,企業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招待費是可以全額列入企業成本的,但按國家發改委監審辦法第二十二條“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按照企業實際發生額的60%計入定價成本,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5%。”。剩余部分必須在企業凈利潤中抵扣。

管網漏損率

另外對于管網漏損率,剛開始,民眾及媒體一直擔心企業網管漏損率過高,水浪費嚴重,擔心讓民眾為這種浪費埋單。在政府成本審查之后,核定平均管網漏損率為14%,比企業自報數下降了1.74個百分點。對此,新華網報道:緣何“高報”漏損率?業內人士道出玄機:漏損率高,供水成本就高,水價自然就能“水漲船高”。

按照建設部2002年《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管網漏損率以12%為基礎,超過這個漏損率的只能按比例計算漏損,而不能全額計入定價。所以,物價部門核定平均管網漏損率為14%,比企業自報數下降了1.74個百分點。這部分管網漏損如果得不到改善,自來水公司也只能從企業凈利潤中消化了。

引水成本

對于曾引發更高爭議的引水成本,在社會上討論引水成本是否該進入水價之時,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曾對媒體介紹,從現行政策來看,由水利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布,2004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規定,引水工程成本需計入水價。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由于調水工程投資巨大,全部引水工程費用進入水價一直存在阻力,各項目都有部分投資來自政府財政。廣州西江引水工程,資金來源包括財政投入和其他資金,其中廣州市政府投入財政資金17.3億元。

新華網報道,廣州市自來水公司將這17.3億元巨款,都算到了企業供水成本之中,幸好在監審中“現形”,不然公眾很可能為這部分財政已承擔的成本“重復買單”。

對此,廣州市價格成本調查隊2月23日的監審報告通告中是這樣描述的:在新增成本中,對西江引水工程和水廠改造項目,經會計師事務所審核調減可收回保證金等支出,比上報數核減成本306041325.42元。水廠改造項目成本實際支出比上報數核增1094935.56元。西江引水工程項目中政府投入的17.3億元資金,在本次成本監審過程中已按規定作了相應處理,既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也不產生利息費用。

應建立供水績效評價系統

公開的成本遭受質疑。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政府、企業與民眾的信任裂痕估計一時難以很好地修復。如何實現交流與溝通?如何有效約束企業服務成本?

對此,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介紹,我國的水業改革歷史遺留問題增加了成本公開的難度,增加了成本監審和價格管理的難度。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教授評論認為,當我們質疑自來水公司成本核算報告的時候,我們似乎是在質疑政府部門,而不是在質疑一個企業。因為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其把吃喝成本計算到供水成本當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問題是超標了沒有?可是,吃喝標準應該由誰來確定呢?是政府還是企業自身?如果在自由競爭的條件下,有多家經營者加入供水產品的提供,如果一家企業把“超標”的吃喝成本計算在內,其供水價格會較高,如果客戶有選擇權,就會棄之而去。

他認為,出路并非是簡單地根據某份成本監審報告來指控該企業成本結構的不合理,而是要建立一個判別的規則。以自來水公司為例,我們是否可以制定自來水公司的合理利潤水平是多少?如果公司的凈利潤水平低于這個數字,則可以申請自來水加價,但是自來水加價必須經過一個申請程序。可以考慮將此程序法制化。由于符合程序公義,作為自然壟斷企業的自來水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的定價問題,也就可以得到比較好的解決。

傅濤介紹,我國目前只能在企業個體的層面上對企業成本進行監管,缺乏一套有效的整體績效評價系統,來統計測算整個行業的平均成本。他認為,我們應該借水價成本公開的機會,在未來一段時間里,充分收集、統計和歸納數據,形成一套基于行業的績效管理辦法。國際上已經有很多這樣的案例,也稱“標桿管理”,其所涉及的績效管理不僅是成本,更要包括服務的水平,它衡量的是在一定服務水平、一定范圍、一定產出之下的合理成本。類似相對完善的評價體系,無疑將成為政府成本監管、識別合理價格的有力工具,進而科學引導行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本文綜合人民網-人民日報、新快報相關報道而成)


編輯:楊瑞雪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