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服務本質遭遇誤解,成為供水行業的“難言之痛”。在“2012(第十屆)水業戰略論壇”,珠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東義認為,供水企業應該兼顧社會責任的同時,大膽主張社會效益。,供水市場應形成優質服務、優質價格、經濟效益的價值回歸之路。
李東義介紹,長久以來,供水企業貫徹保本微利原則,重點關注社會效益,供水企業承擔著履行社會責任的使命,這些都是必然的現實。但是這些往往忽略了作為一個企業的本質——與生俱來的逐利性。供水企業應該兼顧社會責任的同時,大膽主張社會效益,樹立優質服務使效益最大的概念。?xml:namespace>
李東義認為,對于用戶來講,通過交納水費獲得權益;對于供水企業來講,通過供水服務獲得收益。換言之,水費是供水服務的價值體現。剔除福利性的因素,供水收取相應水費完全是依靠市場機制調節的等價交換的機制行為,優質優價,低質低價。目前水市場的消費過程是理性的,用戶會根據收入等客觀條件選擇使用需求。
他認為,作為企業,在定價時必須考慮用戶對產品的需求程度。在基本服務外,要豐富供水服務內涵,區別用戶類型,開拓多種價位與內容服務的產品,結合利益訴求點。要使用戶需求效用實現最大化,才能使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形成優質服務、優質價格、經濟效益的價值回歸之路。
編輯:谷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