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7-17 10:30
來源:
作者: 井媛媛 蘇倡
隨著國家環境治理要求的提高,環境政策將對縣級及以下地區進一步關注,加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政策及資金的落實到位,預計小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將有較大發展空間,而大中型城市的污水處理廠主要以單廠運營規模擴容的方式快速增長。
細分維度:農村給排水市場空間釋放
在后續的十年甚至更長期內,隨著新型城鎮化戰略規劃的逐步實施,國家對中小城鎮和農村給排水的高度重視,我國水務行業的需求除了供水、污水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由一、二線城市向中小城鎮、農村地區的拓寬外,還包括市政管網、環境監測、水體環境修復等業務的產業化釋放。
據了解,目前多家企業已經將視線投入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社會資本大量進入水務及新興領域。如桑德、安力斯等企業已有多個農村污水處理項目,北控水務也十分關注農村污水市場,國中水務大力布局農村市場。
3. 社會化趨勢
社會化下的三元結構開啟
2014年發布的法律中都無一例外談到信息公開,公眾參與,若不能很好的解決企業與政府、公眾間的三維關系,將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在三元結構下,僅僅讓政府滿意的環境企業不能稱之為好企業,因為公眾是環境服務的最終受益者,公眾的影響和認知會對政府的決策制定產生一定影響,甚至會影響環保產業的產業結構。
新《環保法》賦予了群眾對環境的監督權、知情權,政府對于環保企業的要求已由基于污染指標的環境治理需求,轉變為基于用戶反饋的環境治理需求,而民眾對政府的需求及決策起著較大的影響作用,故政府的需求已由政策拉動時代向社會互動時代轉變。在社會化的三元結構下,環保企業所面臨的社會關系已從兩維向三維轉變。
社會化下的互聯網影響襲來
目前,移動互聯網已經沖擊著商業、制造業、廣告等多個傳統行業,對環保行業沖擊會來的相對慢一些、緩一些。但據了解,目前已有很多環保產業的公司已經開展了移動互聯的研究。
在傳統年代,環保產業或許是復雜的,是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博弈關系,但在移動互聯時代,環境問題變成了所有人都關心的話題,這種生活方式的轉變,或將影響到環保產業結構的變化。
當我們的環境容量足夠大的時候環境惡化被認為侵犯的是別人,但當外部性占滿時就變成內部性,此時的環境問題將變成全民問題,因此環境產業終將由B2G轉型為B2C模式,作為我們環境治理產業鏈的終端,環保企業將面臨跟多來自外部的挑戰,企業的監督、收益與支付、信息反饋都將受到影響。
社會化下的品牌建立
在互聯網時代,公眾對環保產業的關注度增加,但拍磚的比點贊的多,群眾對環保企業仍大多抱有不信任的態度,事實上這與環保產業第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地位并不相匹配。我們注意到,目前除了碧水源、立升等一些凈水器的生產企業,以及一些空氣凈化器的生產企業因為其產品與百姓生活相關,企業被百姓所熟知,但大部門環境企業,如污水處理企業、流域治理企業等,老百姓很少知道。環保企業大多數是保守型企業,專心于自己的技術,只重視在用戶心目中,在政府心目中的品牌,在行業內交流,對外溝通較少,未來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在三維結構的轉型下,環保行業將越來越重視在公眾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相關閱讀:
產業新聞盤點:
市場及政策新聞盤點及解讀: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水業研究中心負責人、首席行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