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06-03 15:57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薛濤
這里,我們拆解一下供熱的幾個細分板塊,并結合特許經營光譜右移的特點來分析。
第一個是居民供暖。居民供暖肯定屬于特許經營的范疇,這是我們市政基礎設施六大項之一,但這個領域比較難進入。為什么?第一,72%的企業是國有控股企業,再加上特許經營模式的長期鎖定——這個領域的市場易守難攻;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居民供暖行業活的比我們環保行業還慘——看居民供暖行業的虧損金額,從2018年到現在逐年增加。原因很好理解:居民供暖是福利,大部分城市都是政府定價,成本倒掛很嚴重。
再一個是工業(包括商業的)供熱。觀察絕大部分焚燒企業,都只做到了把熱賣給供熱企業,而沒有和B端、C端用戶產生直接的交易行為。
參考上面提到的市政公共服務領域的光譜圖,也就是說大部分企業并未完成b→a的轉化甚至是向A類商業運營的轉化,但是有一些企業已經做到了。
我們從上市公司中找到四家專門做工業供熱的企業(上圖,右),這四家無論用商業協議還是特許經營協議,都實現了類似供水的To C端或者To B端的最終服務。其中,世貿能源和春暉能源兩家已經做了垃圾焚燒的供熱業務,他們可以來我們這里分一杯羹,我們為何卻進不了它們的領域?
這里有一個點很有意思,我們一直說燃氣的企業當下不太關注115號文,雖然115號文反復強調的就是使用者付費,那么對于燃氣這種完全具備使用者付費基礎的領域,115號文對燃氣特許經營協議的約束是不夠的,115對涉及財政支付的約束力明顯更強。另外,當一個領域具備了自然壟斷性的時候,真不一定非要走特許經營這條路,所以我們看到春暉和世貿實際上就是用商業協議在推廣工業供熱服務,因為輸熱管網的鋪設實際帶來了足夠強的自然壟斷性。
回頭來看,為什么要轉進到工業供熱呢?我們看到它們的報表(上圖,左),應收/營收平均只有19.9%,平均凈利率達到31%,比垃圾燒企業活得好。活得好的地方,垃圾燒企業為什么不能去搶一竿子?這是大家要思考的內容。
同時大家也要思考工業供熱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一方面是需求風險——工業企業在不在;其次是價格波動——工業蒸汽的價格跟煤價有高度相關性。當然部分省份是政府指導定價,部分省份是市場調節定價,在具體布局時也要重點關注,所以這樣的業務確實還要學習它。
最近比較流行輕資產模式,我在2021年的“固廢戰略論壇”中提過中資產模式(相關閱讀:薛濤之固廢年度盤點:以三yu跨越技術創新陷阱的九類方式)。這種模式體現在供熱領域就是移動供熱。
移動供熱的上游熱供給和下游熱需求整體波動性都比較大,通過整體的靈活調配實現熱量高效流轉,在應急、分散式的場景下優勢比較突出,算是這幾年垃圾焚燒企業的一個小創新,總體來說做的還不錯,百川暢銀和康恒環境已經開始在做移動供熱的服務商,通過鏈接熱源方和熱需求方,在這樣一個場景市場中找到了機會。
所以整個分析供熱領域的商業探索,從最早的存量點對點的分散,到存量園區的熱能替代和集中服務,最終大家可能還要思考,企業是否可以做到以垃圾焚燒熱源為基點,主動參與到整個工業園區的招商并最終承擔起新增用戶群體的能源管理服務?
為什么要做到這么多?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何品晶教授(相關閱讀:何品晶:以“碳排放”視角 探索垃圾處理行業如何實現碳減排)拿出了一個太極圖,傅老師好像也有一個太極圖,但是傅老師很早就跟大家聊起,垃圾焚燒企業不能只會做靜脈產業園,動靜脈一起抓才是我們最大的優勢。相信未來一定會有企業家在這個方面實現突破。
說到動脈,就來到了第三個方向,商業模式的相關性。我們一定要定位自己是環保企業嗎?不一定。升維來看垃圾焚燒企業其實就屬于公用事業的投運企業,當然不僅限于環保。理論上說,我們完全可以把自身投運能力遷移到市政領域的其他版塊,這其中就包括了能源。
編輯: 李丹
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體污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村鎮水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環境部“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特聘顧問。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碧水源、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
出版書籍有《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和《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其中,《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國全球繁榮基金全國水務PPP示范項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的進展與政策建議研究、貴陽南明河綜合整治(BOT+TOT)項目(北控水務) 、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世行貸款寧波廚余PPP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