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03-11 13:26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薛濤
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來,大部分數據不甚樂觀,可以說,我們行業正處在一個迷霧中行船的時代,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渴望看到未來的方向。
02行業正處于干擾斑塊中 要善于預判機會與風險
我們E20的戰略論壇,討論的核心就是戰略,戰略所面臨的核心就是不確定性。
王瑟瀾總在固廢論壇的演講中提到了烏卡2.0(相關閱讀→垃圾增量市場日益萎縮,看這家老牌企業如何突破重圍覓新機?)。我就此發了朋友圈,有人在下面留言說現在更流行叫BANI時代,我跟我們潘功博士說BANI時代可作為報告封皮。結果發現后面我們曹斌博士已經把BANI作為了他報告的主題(相關閱讀→“卷“中孕育著巨大機會,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從追求規模向追求質量躍升)。此外,我們論壇的常駐嘉賓王凱軍老師在他的報告中間也用了兩次“德魯克之問”(相關閱讀→王凱軍:大周期看環保產業發展,固廢產業仍有萬億投資機會)。
無論是烏卡2.0、BANI時代,還是“德魯克之問”,其實思考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在迷霧中行船的時代,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如何卷得優雅?(相關閱讀→傅濤:為行業立心 為產業立命,構建眾神回歸的產業生態)因為“卷”本身已經是確定的事件了。只是如何卷,各家各有不同,充滿了多樣性。
在論壇間隙,就有一位聽眾跟我說,2023屆的固廢論壇是他聽到企業家講戰略、戰術最多樣化的一屆。在論壇的高端對話環節,三峰環境副總經理錢靜也講到了企業的多樣性,這讓我想起景觀生態學中一個重要的基本理論——在同一生態系統中的不同斑塊,其存在空間非連續性,但又同時具備內部相似性。
所以實際上固廢行業現在處在哪里?肯定不處在死海一般的沙漠或者高鹽堿的鹽堿地中間。現在面臨的困惑和各種不確定,是因為我們正處于干擾斑塊中,一個充滿擾動、變化、不確定性的地方與時代。
我們正面臨著大量外部因素、內部因素的沖擊。前兩年很多人擔心中國的產業,但在最近比亞迪超過了特斯拉,導致特斯拉股票暴跌,中國產業卷的能力其實出乎我們的想象,當然也包括華為的7納米。
所以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去面對如今的環境?我基本判斷是:想卷的優雅,就要有更高的能力。
德勤管理咨詢全國政府與基建業務主管合伙人李煒在固廢論壇的演講中提到了容錯率(相關閱讀→德勤李煒:PPP新政下,固廢行業的應對策略),這只是能力中的一個小參數,當然還包括了更多復雜的內容,大概分兩種:第一,要明確已經確定的負面因素;第二,要善于預判未來不確定性中的機會與風險。這也是斑塊中生物得以進化的原因。而預判,則是對抗不確定性的核心。
03學會站在過去看過去 才能更好地站在未來看現在
預判面向未來,我們渴望看到未來的方向,但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辦法實現對時空的跨越,所以作為一個戰略者,我們往往會選擇站在現在看未來。
“站在現在看未來”?需要我們先從現在看過去,從過去中分析出邏輯,想明白一些事情,然后將其用于指導后續的戰略規劃。
這個思路在以往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如今的內卷時代,則需要我們具備更高的“站在未來看現在”的能力。站在未來看現在首先就是要站在過去看過去。
站在過去看過去
下面這這張老照片,是本世紀初,高安屯垃圾焚燒項目開工奠基儀式的珍貴影像。
現在,我們天天說好日子過完了,也有不少人認為垃圾焚燒其實很簡單。但是穿越到二十年前看,垃圾焚燒可是真的一點不簡單。
當年的金州是一家代理公司,是一家掛著外資身份的民營公司,它能有多少錢?但是我們看到,高安屯項目投資需要8.2億元,當年的8.2億元或許相當于現在的100億元左右,投資規模可想而知。在技術上,高安屯項目采用了日本田熊的爐排,在當時日本焚燒規模普遍較小的情況下,技術的引進和轉化無疑也是一大難題。在商業模式上,2000年還沒有建設部的126號文件,BOT協議的邊界條件是金州與政府不斷溝通探索形成的結果。就是在這樣充滿著未知和困難情況下,蔣超做成了國內第一個垃圾焚燒項目。
如果我們站在現在看過去,很容易說蔣超過于執拗,甚至過于野蠻和狂妄;站在現在看過去,很容易對文一波、趙笠鈞、文劍平、蔣超等早年的環保企業家評頭論足。但我們需要反問:如果自己站在他們當年的時間點上,是否能夠抓住這些機會?同樣地,站在現在的時間點上,我們又能否抓住未來的機會?
所以E20在評論過去的企業家時,從來都是盡量客觀謹慎,就是因為只有能夠站在過去看他們的時候,才有一點點可能站在未來看現在。在我的視頻號里,有位曾經在桑德工作過的朋友留言到:從過去看過去,既是方法論,也是價值觀。對此,我深以為然。
垃圾焚燒的理想國
為什么現在我們有更多抱怨?因為我們曾處在一個理想國。
編輯: 李丹
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體污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村鎮水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環境部“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特聘顧問。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碧水源、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
出版書籍有《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和《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其中,《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國全球繁榮基金全國水務PPP示范項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的進展與政策建議研究、貴陽南明河綜合整治(BOT+TOT)項目(北控水務) 、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世行貸款寧波廚余PPP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