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01-07 10:39
來源: E20環境商學院
作者: 王立章
現今大家好像都很悲觀,普遍認為環保的高峰期已過,增量市場見頂,同時大發展時期人們大干快上,又造成了環保產能嚴重過剩,同質化嚴重,面對有限的市場機會,好像只能低價競爭,內卷嚴重!人們都感覺到整個行業面臨洗牌,會淘汰掉一大批企業,誰都想成為留下來的一份子,怎么辦呢?估計只有創新別無他法,那么問題來了,創新不是盲目的,要找對方向,人們常說“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目前來看有五個方向大家可以思考,先說前四個比較簡單一點。
1、爭上游:環保企業歷來被認為是末端治理、成本中心,目前大多數企業做的也確實是點對點的末端治理,是企業需要花錢的,加上供給方產品同質化嚴重,那客戶追求性價比甚至低價也就無可厚非了。這時可以想想往上游走,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把它消除掉,而不是一味地在這里解決問題,問題不重要,問題的原因才重要!消除問題產生的原因對客戶而言“善莫大焉”,客戶欣欣然愿意為此付費,你也會從點對點的客戶粘性升級到與客戶的上游工藝綁定在一起,成為其工藝的一部分而與客戶合為一體,和客戶一起成長,真正實現共贏!這在工業領域就是一直在推行的清潔生產,甚至各地都有專門的清潔生產審核機構,但清潔生產審核機構往往和污染治理企業是分離的,審核機構很難往后面的治理實踐上走,治理企業因缺乏必要的審核技能和資質又難以往上游工藝走,兩者結合或治理企業培養這種意識和技能堅持往上游走,問題就不難解決了!目前應該有很多工業環保企業逐漸認識到這一點并有很多很好的實踐,這里就不多說了!
對于市政客戶而言,如果你是為污水廠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那和工業企業的類似,向工藝的上游走,如做污泥脫水的如何從上游想辦法在工藝中做創新少產生污泥或使產生的污泥容易脫水,做絮凝的如何從上游做文章產生更多顆粒污泥以便于沉降等等!如果你是投資建設污水廠的,可以考慮先期進行污染溯源,這種技術或手段應該不難,首先找到工業偷排或誤排的企業,要求他們先行處理或加收處理費,這樣就降低了污水廠的運行成本,然后再沿著管網考察易于就地資源化的場景,如城市公園用水、工業園區用水等,即減輕管網壓力同時獲取多重資源化的收益。
2、救下游:人們常說污染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混合產生的錯誤的混合物。但是目前環保企業主流手段還是停留在無害化的階段,即使是資源化、循環利用也是低端的回用較多,高端的鳳毛麟角!因此是時候考慮高質量好標準“拯救”這些“放錯了地方的資源了”。當然,由于以前技術手段所限,或投入產出不合算,只能做到低端回收,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前無法分離的現在可以分離了,以前無法回收的現在可以回收了,以前技術經濟不可行的現在變的可行了。
比如專業做電鍍廢水處理的學員企業海拓環保,全國百十多家電鍍園區廢水中做到平均57%貴重金屬回收出來并拿到國際市場上去賣,甚至進入期貨市場賺取高額利潤,他們未來5年的目標是達到90%以上,如果達到這個指標,廢水處理就不用收費了,甚至可以和產廢企業結成命運共同個體,一起面對國際重金屬期貨市場,并隨著期貨價格波動確定廢水處理的收益分配,價格高的時候,產廢企業和治理企業分配減去處理成本的超額收益,價格低的時候,產廢企業給予處理企業適當補貼,形成動態補償機制而使甲乙方轉型成為真正的合作伙伴,共贏國際重金屬市場!環保公司轉型成重金屬提純回收的資源型公司,如果將來面對資本市場也是一個很好的題材!
這種案例目前涌現很多,如原來電解鋁的大修渣都是危險廢物,需要按危廢堆存或填埋處理,現在的技術進步可以提煉出鋁灰,咱們同學企業源波環保就提煉這個鋁灰然后用鋁灰做水處理用的鋁鹽藥劑,大修渣真正成為可二次利用的資源了。還有礦冶企業的尾礦,原來也是需要尾礦庫堆存,占地非常龐大,也存在潰壩的安全隱患,現在技術進步了,可以進一步提煉里面含量很低的有價元素,林林種種很多,包括轉變成高品位能源的。
總之,我們要關注技術進步帶來的新機會,將流向下游的“廢物”拯救回來,重新發揮它的價值,環保企業也華麗轉身為資源或能源公司,成本中心走向價值創造!
3、新場景:這個比前兩個要難,這里分兩種情況:
(1)一是在現有的客戶群中深挖選擇細分客戶,特別是對于千億萬億的大市場,產品同質化又比較嚴重的,本身已經是紅海了,這種思路可以借鑒,即進一步根據細分客戶,找出他們的特別痛點需求進而針對性地升級或再開發符合讓他們要求的產品。
比如專業做二次供水的學員企業奇力士,在二供市場普遍同質化,競爭成紅海態勢,其中的很多企業不得不轉型智慧水務或殺奔另一個紅海—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奇力士則針對近幾年極端氣候頻繁、城市內澇嚴重的情況開發出防淹產品而成為行業一枝獨秀,今年的暴雨接連襲擊了很多城市,想必他們的產品會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還有一個學員企業美寶泵業,泵的市場大家更熟悉了,通用產品市場非常大,估計萬億,但價格競爭激烈,市場已經紅的發紫,在這樣一個市場里,美寶瞄準防腐泵這個細分市場,對標國外品牌,開發出頗有競爭力的產品,走以一米寬一百米深的品牌戰略,行業名聲鵲起,臺灣品牌市占率已經逐漸萎縮,美寶防腐泵隱形冠軍形象凸顯。
(2)二是在相關行業重新選客戶,重新選賽道,只要不是盲目去找去選,還是有一定規律和掌控性的。首先就是企業本身要有核心技術和基于該技術的核心產品,并且在現有市場上已經有所作為,但現有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空間趨小,或者已吃不飽了;其次是要沿著自己核心技術尋找相關的應用場景和客戶!
比如做滲濾液膜處理的學員企業臺泉環保,在滲濾液市場逐漸萎縮的情況下適時開發用膜技術做鹽湖提鋰的技術,核心技術還是用膜,只是應用場景和介質有所不同,以前積累的很多經驗教訓還有一定的可借鑒性,目前在西藏的示范項目已經基本完成,類似這樣的企業不乏其例!還有做活性炭的學員企業譽頂環保開發污泥碳化技術,也是一樣!專業做空浮/磁浮風機的學員企業雷茨科技,這幾年做的風生水起,但是只在工業特定行業和市政環保領域做市場容量還是有限,隨著節能意思提高和雙碳戰略的提出,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近一兩年他們開始研發空浮/磁浮壓縮機和冷凍機,一個是在工業領域普遍需要的動力裝備,一個是民用建筑普遍需要的中央空調,在雙碳政策不斷強化的今天,這些設備的節能改造勢在必行,而市場空間變化則是數量級的,但核心技術還是空浮/磁浮,做起來時間和投入上都有一定把控度,對成功或失敗的預期也會減少很多部確定性,目前兩種產品開發已經基本完成,將馬上進入市場化推廣階段!
編輯: 趙凡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