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2-06-27 09:25
來源: 綠谷工作室
作者: 谷林
2011年之前上市企業有22家,平均發行市盈率約為66.6。2019年之后上市企業有56家,平均發行市盈率約為25.2。相比2011年之前,這兩年上市企業的發行市盈率已經縮水過半,往日的資本熱捧盛景不再。可參見文后93家企業發行市盈率圖表。
目錄
2011年前平均市盈率約66.6 如今縮水過半
科創板企業市盈率穩定增長 創業板企業前高后低
四領域發行市盈率比較 固廢企業被資本持續看好
· 水務企業市盈率回歸理性 固廢企業穩中有升
· 環境監測檢測企業整體較高 生態修復企業平均值奪魁
上周,作者發布了《93家創業板、科創板環保企業市值大對比》。今天再試著對比下與企業市值相關的發行市盈率。
市盈率亦稱本益比,是股票價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發行市盈率是指企業上市時股票發行價格與股票的每股收益的比例,可以用來反映資本對企業的價值判斷。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大家俗稱的上市公司的PE值。發行市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當前價值和發展潛力的認同。這里作者試著從發行市盈率角度,看看這些年資本對環保企業的態度變化。
2011年前平均市盈率約66.6 如今縮水過半
整體來看,2011年前和2019年后,都有一個企業集中上市潮,而且2011年前上市企業的發行市盈率普遍比較高,而后的市盈率則大幅下降,從2017年至今,基本固定在30出頭。其中歷年的發行市盈率變化如下表。
具體來看,93家企業的平均發行市盈率是35.1。2011年之前上市企業有22家,平均發行市盈率約為66.6。2019年之后上市企業有56家,平均發行市盈率約為25.2。相比2011年之前,這兩年上市企業的發行市盈率已經縮水過半,往日的資本熱捧盛景不再。可參見文后93家企業市盈率圖表。
與此相關的背景是,2009年創業板正式啟動,投資市場迎來了新的機會。創業板重點關注兩類企業,一類是生物醫藥,新能源,電子信息以及環保節能企業,另一類則是在技術業務形式上具有創新能力和市場占有率較高的企業。
是時,中國城市水業也開始進入成熟期,但仍處于補短板階段。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鎮污水處理量每年以10%的速率增長,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特別是一些具有核心優勢的領先企業,隨著產業的發展浪潮,正快速做大,這些都帶給了資本對產業發展更多的想象和期待。2011年之前,以碧水源為代表的國內一系列技術型領軍企業紛紛登陸創業板,成為資本的香餑餑,一起拉高了行業企業的發行市盈率。
2013年國內資本市場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新政,進行市場規范和整頓,企業的IPO通道關閉。同年新三板設立,很多急于或有志于未來IPO的企業,進入港股或新三板市場。
2014年后,隨著環保市場進一步發展,水務市場日益成熟,市場重點開始從投資規模擴張轉向投資與運營并重。一些外部企業,也看到了環保市場的穩定的收益,開始大舉進入環保領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水十條等政策出臺,水務市場開始進入效果時代,真環保需求更加顯現,環保企業更加注重運營價值。資本也開始歸于理性,環保企業的發行市盈率走低正是這一背景的體現。
2021年,因為股市的詢價機制存在問題,導致整體發行市盈率偏低。隨著國家對相關問題的完善,后續市場也逐步趨于正常。
科創板企業市盈率穩定增長 創業板企業前高后低
從兩個板塊對比看,科創板企業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約為27.5,創業板企業的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約為36.2,比科創板高35.2%。考慮到科創板企業都是2019年之后上市的,以2019年之后上市企業統計,則創業板企業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約為21.5,比科創板企業低了將近21%。
科創板上市企業市盈率圖表
創業板2019年及之后上市企業市盈率圖表
四領域發行市盈率比較 固廢企業被資本持續看好
在板塊之外,下面則對93家企業按水務、固廢、監測、修復領域進行了對比。具體結果可看下文。
水務企業市盈率回歸理性 固廢企業穩中有升
從水和固廢細分來看,27家固廢領域企業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約為27.2,其中2019年之前上市的6家企業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約為22.76,2019年之后21家上市企業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約為28.45,但2021年有一些回落的波折,平均發行市盈率約為18.7。整體來看,從2010年開始,企業的發行市盈率變化較小,比較平穩,說明了資本市場對固廢領域企業的看法一直比較理性。隨著市場的發展,最近的三家上市企業的發行市盈率又開始小步提升。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