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重慶水務集團的上市,在整個行業為傳統水務改革之路越走越寬而欣喜的同時,股權轉讓,這一曾風靡深圳、蘭州的典型改制方式也再次成為行業人士談論的焦點。
對于股權轉讓的改制方式,業內褒貶不一。在分享深圳水務集團(以下簡稱“深圳水務”)通過股權轉讓方式成功進行改制的經驗時,深圳水務董事長于劍曾表示,通過產權多元化改革,深圳水務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各方股東兼顧自身利益和公司利益行使決策權,自覺地關心企業的效益和發展,使企業有了強烈的追求效益和自我發展的意識。
而隨著2007年蘭州“溢價風波”驟起,股權轉讓改制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業內質疑。業內專家曾經擔心:股權轉讓難免會將政府責任轉嫁給百姓,為水價上漲埋下伏筆。
參考深圳模式 蘭州選擇股權轉讓
在“2010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蘭州水務集團(以下簡稱“蘭州水務”)董事長孫曉霞則坦然提及蘭州“溢價風波”,并表示對通過股權轉讓進行改制的結果表示滿意。
據孫曉霞介紹,本世紀初,隨著城市結構的發展變化,蘭州水務曾一度生存在“供水改造工程滯后、企業持續虧損”的水深火熱之中。2003年,懷著“與其等死,不如找死”壯志豪情的蘭州水務,下定決心通過自我改制殺出一條血路。
2004年,蘭州水務率先針對取水和水源保護、治水、供水、供水售后服務四個環節調整生產鏈;之后,其按照資本鏈的原則,對蘭州水務總公司及原先第三產業進行母子公司改制;隨后,又進行了勞動、人事、工資三項制度改革;2005年4月,蘭州供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建,隨之進行了產權和身份兩個置換、實行了全員競聘上崗。此后,在由蘭州市委市政府呼吁的“393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初期,蘭州水務率先進入資產重組階段,即股改上市。
“蘭州水務股改上市方案的基本模型是依照深圳水務國有企業控股55%、出讓股權45%的方案制定。” 孫曉霞說,經過評標和談判,威立雅最終與蘭州市國資委結盟。
牽手外資后的蘭州水務為防止發生國有資產流失,按照組織框架結構,嚴格了法人治理結構。同時,也對高層權利和財務管理進行了明確劃分和嚴格限定。
據孫曉霞介紹,目前,蘭州水務正致力于管理技術引進工作。她坦言,威立雅的管理體系是成熟社會的成熟管理方法,在引進過程中尚需根據社會實際情況進行相關調整。
也正是由于管理的日趨精細化,蘭州水務當前對每一個技術改造方案的性價比也在進行反復研究。
國企牽手外資 收獲如何?
談及與外資合作的感受,孫曉霞表示,威立雅的加盟,使蘭州水務在戰略和技術等方面都有較大變化。
其中,在發展戰略上,由于威立雅與傳統國有企業社會效益優先的方式不同,其更注重經濟效益,所以蘭州水務中和兩者理念而提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舉。
在技術方面,孫曉霞稱,合資后的蘭州水務的確獲得了較為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對生產線的評估和工藝組合方式的選擇上,發展更為顯著。
“蘭州水務的合資雙方,在加強相互理解、溝通的同時,加強各自對原則的堅持。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地磨合和融合。”孫曉霞帶著幾分欣慰地表示,“總體來說,我認為蘭州水務與威立雅的合作是成功的。”
作為蘭州水務學習榜樣的深圳水務,曾于2003年,通過國際招標、招募的方式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形成國有控股55%、威立雅水務和北京首創股份合資成立的通用首創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0%、威立雅水務持股5%的股權結構。于劍也很看好與外資的合作,她曾表示“‘洋先生’請進來,是為了學習。”
據了解,深圳水務通過多種途徑引入威立雅先進的管理與技術,不僅將外方的一些高級管理人才網羅門下,而且與威立雅簽訂《技術支持和培訓協議》,通過外方的系統培訓,整體提升合資公司的人員素質,同時深圳水務還借鑒威立雅的先進模式,逐步建立起全國性的技術中心,其核心競爭力有了大幅提升。
正是基于引入威立雅的成功經驗,在“2010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于劍已信心十足地表露深圳水務走向海外的決心:“我們將用五到十年的時間將深圳水務打造成為位居世界水務企業前列的大型水務企業。”(中國水網)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