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了我國的增值稅將由生產型改為消費型,這在稅制改革上是一大進步,在制度上為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它意味著我國的增值稅已步入了國際化的軌道。對于城市水業來說,由生產型增值稅轉變成消費型增值稅對水業的發展也有很多積極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課稅主體變化,有利于投資行為的加強
生產型增值稅不允許扣除購固定資產的價款,課稅依據既包括生產資料,又包括消費資料,相當于社會國民生產總值,因而被稱為生產型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在征稅時,允許將當期購置的固定資產價款一次全部扣除,課稅依據只限于消費資料,故稱消費型增值稅。由于生產型增值稅對納稅人購進固定資產所含的稅款不予抵扣,因而造成了生產型增值稅是誰投資誰納稅,從而打擊了投資人的積極性。從生產型增值稅調整到消費型增值稅,就從稅收方面引導了投資人,加強了投資的意愿。
稅收角度變化,有利于增強企業的技術
消費型增值稅不在生產環節征稅,有利于調動企業生產積極性,可以徹底消除重復征稅帶來的各種弊端,將增值稅對投資的任何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有利于加速設備更新,推動技術進步。之所以能夠推動技術的進步,是由于技術開發費在增值稅里面得到了扣除,就這進一步降低了企業做技術研發的成本。從而鼓勵了行業的技術進步。
稅收方式變化,有利于水資源的調配
增值稅減免稅規定:對再生水、污水處理等給予了免征增值稅。這就鼓勵了水廠生產更多的再生水。同時,這條政策,也降低了再生水的使用成本,鼓勵用水大戶行業更多的使用再生水進行生產。而更多的大戶使用再生水進行生產,也為自來水的漲價提供了外部環境,更加有利于水資源的調配。
總之,作為節能環保行業這種固定資產投入大的行業。調整增值稅抵扣稅額相對也多,因此增值稅的轉型對以象環保這種以固定資本投入作為利潤基礎的行業很有現實意義。增值稅轉型為環保行業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稅制環境,使企業通過理性投資可以獲得穩定的利潤。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