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貞深度解讀水體富營養化(之二)
揭秘藍藻的爆發與危害
編者按:針對近年來我國湖泊、水庫、河流等淡水水體和近海海域頻繁發生的水體富營養化事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國際水科學院終身院士王寶貞從我國水體富營養化的現狀和主要原因、近年來藻類爆發的成因以及爆發后對于人民生活的影響、藻類爆發后采取的處理辦法與應急措施、預防藻類爆發的有效辦法等多方面對水體富營養化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剖析,中國水網以“王寶貞深度解讀水體富營養化”為題對此進行系列報道。
藍藻是藻類生物,又叫藍綠藻,在一些富營養化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
藍藻爆發的主要原因是水體的富營養化,王寶貞指出,導致藍藻爆發的過量養分主要來源于五個方面。一是農田地表徑流造成的化肥流失,化肥是很多富營養化水域的主要營養物來源。在密西西比河流域,67%的氮流入水體,隨之流入墨西哥灣;波羅的海和太湖中超過50%的氮也來自農田徑流的化肥流失。二是生活污水,包括人類的生活污水和含磷洗滌劑和清潔劑等。三是畜禽養殖,畜禽的糞便含有大量營養物如氮和磷,這些元素都能導致富營養化。四是工業污染,包括化肥廠廢水排放。五是燃燒礦物燃料,在波羅的海中約30%的氮,在密西西比河中約13%的氮都來源于此。
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跟海洋發生的赤潮對應。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毒素(簡稱MC),大約50%的綠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MC耐熱,不易被沸水分解。
因此,必須對藍藻污染的飲用水源進行防護,防止藍藻入侵飲用水源保護區;一旦飲用水源被藍藻污染,必須對污染水進行特殊的凈化,如投加粉末活性炭進行混懸吸附,或者建造粒狀活性炭濾池,對藍藻分泌物(包括惡臭物質和有毒害物質)予以過濾吸附去除。此外,鰱魚(白鰱和花鰱)是藍藻等藻類的天敵,可以通過投放此類魚苗來治理藻類,防止藻類爆發。
另外,藍藻也并非百害而無一利,藍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藍藻(如魚腥藻)含有固氮酶,可以直接固定大氣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產。還有的藍藻為人們的食品,如著名的發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編輯:王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