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北京)- 1月31日,值此新春之際,中國水網代表拜訪了國際水科學院終身院士王寶貞教授在北京的住所,向王寶貞教授致以誠摯的祝福。王寶貞教授獻身水科學40余年,是一位讓中國在世界水領域取得榮耀地位的科學家。盡管已經退休,但王教授時刻關心著中國水業的國際化問題。王教授談起中國的水業工作者水平并不比國外差,中國水業工作者也作了大量工作,可是對外交流很少,往往不為人所知。而國外的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成功的經驗,由于語言問題,很大部分也很難被國內專業人士學習了解。中國水業的國際化需要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與重視。王教授一直十分關注中國水網英文版的建設,并擔任英文版的顧問。2008年,水網英文版將在功能和內容上大幅提升,王教授希望中國水網肩負起中國水業與海外交流的重任。
王寶貞教授談到,有的時候去國外講課,外國專家十分驚訝原來中國人作了這么多事情, 有些甚至到達世界領先水平,急忙熱情邀請他以后多來講幾次課。中國水業并不為海外所熟悉。 當談到2007年發生的一系列水污染事件,其中太湖藍藻爆發無疑引起了國際的廣泛關注。中國的水污染事件,王寶貞教授認為由于客觀原因,在一定時期內還是難以避免的。
王教授談了一些自己對藍藻防治的看法。藍藻是一門最原始、最古老的藻類植物。其主要特征是:植物體簡單,單細胞,各式群體和絲狀體。當水體遭到嚴重有機污染,氮、磷含量超標呈富營養化狀態下,在遇上適宜溫度(氣溫在18攝氏度左右)等條件下,藍藻就有可能爆發瘋長,大量浮藻覆蓋在水面上就像一層粘糊糊的“綠油漆”。分析藍藻的化學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碳、氮和磷。其中以磷的含量為最少。不少藍藻可直接固定大氣中的氮。因此,淡水湖泊中藍藻的防治,控制磷含量是一個關鍵。
王教授談到自己曾經做過的一個試驗,在一個磷含量為0.02毫克每升的廢水中,用過濾方法把藍藻全部濾掉,廢水中的磷含量降到0.01毫克每升以下。當水體中磷含量在0.01以下時,藍藻無法正常繁殖。因此在淡水水體中,控制水體含磷量是解決藍藻問題的最有效方法;當海水中爆發藍藻,控制氮的含量才是解決之道。而解決入海口等淡咸水交匯處的藍藻問題才需要同時考慮處磷脫氮。目前國內污水處理廠大多具備處磷脫氮的工藝,難免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王教授舉了一個前聯邦德國的例子,當時德國的一個湖泊也出現了水體富營養化, 藍藻爆發的情況。 當時德國采用了小污水處理廠全部采用一級強化處理工藝,處理后的水在通過一個大的除磷水處理廠處理,最后輸入湖中替換污染水體的案例。
目前中國水網正在進行英文版的升級,中國水網將為中國水業同海外的交流盡自己應有的責任,促進中國水業的發展。(中國水網)
編輯:武紅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