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劉文君教授做了關于“飲用水水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的精彩發言。
劉文君教授認為飲用水水質對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微生物學危害,二是化學性危害,三是感官性危害。
劉文君教授說,老百姓最最關心的是感官性危害。其實,感官性危害可能不是第一位真正影響人體健康的,比如說水龍頭打開以后會流出紅水,老百姓馬上會面露恐慌。對此,劉教授表示恐慌大可不必,他解釋說,“紅水是含鐵的,喝一點點是沒有關系的。”而相比之下,微生物和化學物的危害是比較重要的。隨后,劉文君教授則著重從飲用水與傳染病、飲用水與癌癥、類雌性激素與生育能力、礦物元素對健康的影響、重金屬對健康的影響等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和說明。
飲用水與傳染病
飲用水與傳染病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水致傳染病是飲用水處理中高度關心的一個問題。水致傳染病主要包括了細菌性傳染病、病毒性傳染病和原蟲性傳染病。傳染病是飲用水安全中要高度關心的問題,所以人們對水致傳染病的關注在飲水安全的研究中是放在第一位的。
以前沒有水處理的時候,霍亂對人類的威脅是最大的。17到18世紀霍亂在西方比較普遍,上個世紀60年代從印尼開始傳到印度、東亞、前蘇聯,造成了幾十萬人死亡,91年到94年有一百多人感染霍亂。在發達國家,這個問題也并沒有避免。2000年5月,在加拿大由于飲水消毒系統發生故障,5300人的小鎮有2000多人感染了霍亂,其中7個人死亡,這個事情對西方國家是一個很大的震動,在那么好的條件下也同樣會存在水質污染的問題。
劉文君教授指出,在預防飲用水引發傳染病方面,加氯是一個有效的手段。2003年美國工程院有一個調查,20世紀評選的20個重大工程進展中水處理排在第四位,所以水處理對于改善人類的身體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是控制細菌性流行病的爆發。
細菌性傳染病很多,主要的埃希氏大腸桿菌,這對人和動物都是常見的;著名的O157:H7,釋放出胞外毒素,能引起嚴重的出血性腹瀉;還有空腸彎曲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這些都會引起腹瀉、發燒等疾病。
現在比較新的傳染病源是原生動物,原生動物有一個特點就是抗氯性比細菌要強,隱孢子蟲、賈第蟲、圓孢子蟲都會導致原蟲性傳染病。
另外一個是病毒,病毒很難檢測。劉文君教授指出,線病毒是很難控制的。在國內,曾有單位做過一些城市的管網研究,發現其中有線病毒,這個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警示。
同時,劉文君教授也提到了不久前的四川地震,他指出災區面臨的兩個問題一個是消毒的問題,一個是供應水的問題。為制止傳染病的爆發必須要以消毒量做保證。
飲用水與癌癥
劉文君教授指出,癌癥通常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經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會有病變,一旦發生病變再去控制就很難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癌癥并不比微生物的危害弱,因為微生物發現后可以控制,但是癌癥發現不了,它所起的作用是潛在和緩慢的。
確定致癌物的方法有三個試驗,一是細菌致突變試驗,二是動物誘癌試驗,三是人類流行病學的調查。
我們飲用水當中存在的致癌物有三類:第一類是水體中天然存在的砷、石棉和放射性物質。第二類是人造污染物進入人體的,比較典型的是硝酸鹽,硝酸鹽本身是不會致癌的,它是在人體中會產生亞硝胺,亞硝胺是一個致癌物,現在國家標準中硝酸鹽含量下降到10毫克/升;此外還有有機物,有機物種類特別多,其中包括很多的致癌物,它們和人體的健康是直接相關的。第三類是在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物質,比較典型的是三鹵甲烷和鹵乙酸。
飲用水與類雌性激素
劉文君教授介紹說,類雌性激素是內分泌干擾素的一種。早在50年代,歐洲就發明一種藥來控制自發性流產,但到60年代的時候就發現問題了,使用這種藥控制自發流產的婦女所生出的小孩發育都比較遲緩,同時女性自身的特征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經過研究發現,那個藥中含有類雌性激素,這種激素干擾了人體本身的內分泌系統。類雌性激素容易在動物脂肪內累積,可影響到胚胎的發育。
人類生產的大量類雌性激素化合物通過各種渠道最終會進入水體,對飲用水源造成污染,同時也污染了水中的魚和其他動物。劉文君教授還指出,類雌性激素化合物被懷疑是造成人的生育能力下降和性器官異常的主要或部分原因,可能還對女性乳腺癌、子宮內膜異位癥,男性前列腺癌等疾病有影響。
此外,劉文君教授還從飲水硬度與疾病的關系以及重金屬對健康的影響的角度向大家進行了介紹。劉文君教授指出,研究發現飲用水硬度與心血管病發病率呈負相關關系,硬度太低了會引起心血管病,因為礦物元素可以補充維持心臟和血管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成分。水的硬度取決于鈣鎂離子的含量,鈣離子和鎂離子是人體許多日常功能都需要。鎂濃度低會導致心跳不正常、脈絡紊亂、血管痙攣、關鍵器官供血不足;而維持鈣的高攝入量可預防骨質疏松。而水中的鉛、銅、鋁、汞等重金屬通常濃度不高,很少引起急性中毒,其對健康的影響通常表現為對神經系統的長期損害。
編輯:王彩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