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水是生命之源??梢娝c生命息息相關。在當今這個追求高品質的社會中,人們對飲用水水質的問題越來越關注,“安全飲水”、“健康飲水”的呼聲也隨之嘹亮起來。無論是不久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貴陽桶裝水事件,還是近來地震后四川災區的供水情況,飲用水的水質問題一直牽動著大家關注的目光。
6月20日下午,由中國水網和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聯合主辦的“2008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也聚焦于“飲用水水質與健康的關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圭白,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劉文君,中國疾病防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產品安全所水質監測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鄂學禮,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學教研室教授屈衛東四位專家聚集一堂,共同圍繞飲用水水質對健康的影響、飲用水中微量有機物對健康的影響、飲用水新標準與災區飲水衛生、科學飲用健康水等大家關注的問題展開了廣泛的交流與深入的探討。
劉文君教授指出,飲用水水質對健康的影響主要包括化學性危害、微生物危害和感官性危害。論壇上,劉文君教授從飲用水與傳染病、飲用水與癌癥、類雌性激素與生育能力、礦物元素對健康的影響和重金屬對健康的影響五個方面詮釋了飲用水與健康的關系。
屈衛東教授則從更為微觀的角度,為參會代表講述了飲用水中微量有機物對健康的影響。屈衛東教授指出,飲用水中的微量有機物存在著諸如產生效應的微量有機污染物種類不清、微量有機污染物的暴露水平不明、人群中的暴露和機體負荷不明等問題,但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微量有機污染物對健康的影響難以準確測定。目前,可知的飲用水微量有機物的健康影響主要包括混合暴露綜合生物學效應,致突變、致癌效應,內分泌干擾效應。
在關于“飲用水水質與健康的關系”的探討中,鄂學禮主任則結合地震災區飲水衛生情況從飲用水新標準制定的角度做了精彩的發言。他首先介紹了已發布一年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幾項基本原則,同時還對《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城市供水水質標準》(CJ/T206-200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等相關標準中規定的水質檢驗指標項目做了比較說明。在地震災區的飲水衛生問題上,鄂學禮認為地震后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地震初期、暫時穩定期、過渡恢復階段和重建階段。從瓶裝水到供水設備供水,針對不同的階段不同地區的不同水質,采取的供水方式也不同。對于供水設備中超濾設備和反滲透設備得到的不同的水質結果,鄂學禮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李圭白院士則根據自身多年的科研經驗提出要“科學地飲用健康水”的觀點,其精彩的發言博得了場上陣陣的掌聲。直飲水的標準也成了討論的熱點,該標準的制定者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王占生談了標準的制定過程。他指出根據標準,優質水比自來水好,比純凈水差。但是直飲水價格昂貴,每噸要200元,是百姓很難普遍接受的。對此,王占生教授與李圭白院士達成共識:“還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改進自來水水質上!”
最后,諸位專家針對參會代表實際生活中對飲用水存在的疑問展開互動式討論,使“2008水業高級技術論壇”在體現專業技術高度的同時,與大眾關注問題的解答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合。(中國水網)
編輯:王彩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