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全國環保投入達到5500多億 占同期GDP的1.24%
2008年3月11日上午10時,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招待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解振華副主任、環保總局張力軍副局長,就環境資源和節能減排問題答記者問。
[中國環保報社記者]在2006年召開的第六次環保大會上,溫總理提出實現環保歷史性轉變。兩年過去了,在推進歷史性轉變方面進展如何?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張力軍]在2006年召開的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上,溫家寶總理提出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要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和經濟增長并重。二是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三是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來解決環境問題。這就是溫總理提出的三個轉變。
這三個轉變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時期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也是方向性、戰略性、歷史性的轉變。
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環保工作進入了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新階段。兩年來,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三個轉變”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環境與經濟關系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環保工作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一是思想認識上有了逐步地提高。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叫做“科學發展看環保、和諧社會看民生。”這點充分說明大家對經濟與環境認識有了一個新的飛躍發展。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從認識到實踐上都發生了重要轉變。二是環保投入不斷加大。兩年來,全國環保投入達到了5500多億元,占同期GDP的1.24%。三是出臺了多項環境經濟政策。國家打出了經濟政策的組合拳。也就是說,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污染減排的價格、財稅、金融、證券等政策,并且加大了減排目標責任的考核力度。
四是綜合運用多種環保手段。兩年來,國家對《水污染防治法》進行了修訂,加大了執法的處罰力度。首次在《水污染防治法》中明確了排污許可證和總量控制等法律制度,進一步強化了地方政府的責任。地方也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除此之外,國家環保總局還根據國務院的要求,正在進行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進行中國環境戰略研究,進行重大水專項的科研工作。這些都為我們環保工作實現“三個轉變”提供了支持,邁出了堅定步伐,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當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對“三個轉變”的認識還有不到位的地方,一些中央提出的政策在地方的貫徹上還有一定的不完善或者不到位的地方,環境的監管能力還有待加強等等。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按照總理提出的“三個轉變”落實,這些問題是可以得到克服的。謝謝。
編輯:武紅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