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7月3日向新聞界通報,針對中國當前嚴峻的水污染形勢,環保總局自即日起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6市2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流域限批”;對流域內32家重污染企業及6家污水處理廠實行“掛牌督辦”。潘岳指出,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上述被限批的13個市、縣、工業園區,應在三個月內對本轄區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迅速整改。
此次“流域限批”是既今年一月份環保總局對4個行政區域、4個電力集團所有建設項目實行“區域限批”遏制高污染產業之后,又一次施用“重典”。
通報會后,《中國日報》第一時間對潘岳副局長進行了獨家專訪。他就“整改范圍和時間”,“環境問責制”,“中國的污染狀況”,“中國流域水環境保護體制”,“中國的污水處理”五個話題發表了看法。
潘岳:如不限期整改將擴大限批的范圍或延長解限的時間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表示,對于“流域限批”內的地區,在整改期間仍然違反禁令的將進一步擴大限批的范圍或延長解限的時間;整改之后仍然違反禁令的地區,將會面臨范圍更大、時間更長的再次限批。
潘岳:要想遏制污染惡化勢頭,首先要建立環境問責制度
潘岳坦言,對“流域限批”能取得的成效“并不樂觀”。
“不管是“區域限批”還是“流域限批”,都只是比以前的環境執法手段略狠一些而已。以前是讓你關停并轉,我走了你又故態復萌,我拿你沒辦法;現在是你不關,其他的項目就不給你批,你為了保一個億可能要損失十個億,你自己衡量得失,”潘岳表示。
潘岳:中國的污染狀況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臨界點上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表示中國的污染狀況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臨界點上。
潘岳表示今年入夏以來接連發生的太湖、滇池、巢湖的藍藻爆發,不是偶然的突發性事件,而是傳統的發展模式積累的環境成本到達臨界點的標志。
潘岳:中國流域水環境保護體制上存在重大缺陷
潘岳表示,中國目前的“垂直分級負責,橫向多頭管理”的流域水環境保護體制上存在重大缺陷。“這樣一種分割管理方式直接導致“責權利”的不統一,爭權不斷,推責有余,”他說。
環保總局抽查:一半的污水處理廠運轉不正常
潘岳表示,環保總局在對淮河、海河、黃河和長江四大流域為期2個月的檢查中,在抽查的75家城鎮污水處理廠中,有38家運轉不正常、超標排污或停運,占抽查污水處理廠的50.6%。
(記者 李方超)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