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消息:“打開一張大比例的海南島地圖,已難以找到一條清澈見底沒有被污染的河流了!”海南省全國人大代表們痛心疾首的呼吁決不是危言聳聽。無論是通過科學手段調查而來的數據,還是代表們檢查中的親眼所見,都陳述著這樣一個事實。
有關部門對我省近2000公里的主要河流進行了水質監測評估,全年水質符合Ⅰ類標準的河流僅有17.6%;而不能被人體直接接觸的Ⅳ類水則占了2.8 %。代表們看到,南渡江、藤橋河下游段,由于污染嚴重,水體水質已經降至Ⅳ級,目前污染面還在逐步擴大,若不加以控制,最終會危及整個河流的水體。海南主要的10座水庫中,沒有一座水庫的水質達到Ⅰ類河流水體。由于水庫、河流水體受到污染,目前陵水、東方、文昌、白沙4縣市的縣城生活水源為Ⅲ類水質。
而風光秀麗的港灣、江河入海口臨近海域的部位污染尤為嚴重。海口龍昆溝入海口及秀英工業區排污口,其臨近海域水質均劣于Ⅰ類海水水質標準,其中Ⅳ類海水水質面積已經達到0.5-1.0平方公里,已經影響到海口市著名景點“萬綠園”部分海域,長期發展下去將無疑會給海口市西海岸風景區造成毀滅性打擊。
海南團全國人大代表阮崇武不止一次說:“海南最大污染就是水污染”。
在和與日俱增的排污較量的過程中,海南的污水處理能力卻難以招架。
目前海南除了海口和三亞市建有污水處理廠外,其他市、縣均未建污水處理廠。但由于污水管網收集污水能力有限,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未能全部發揮已預期的污水處理能力,海口市污水處理廠的建成能力為30萬噸/日,實際運行能力為22萬噸/日,主城區的污水處理率為67%;三亞市污水處理廠的建成能力為8萬噸/日,實際運行能力為5萬噸/日,污水處理率僅是23%。其他市、縣均未建設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率為0,有的甚至連化糞池都沒有,污水依靠重力直接流入水體或附近農田。定安縣縣城定城鎮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南渡江下游,嚴重威脅海口市的用水安全。
(記者侯小健)在人們眼里,海南,是名副其實的“生態島”、“長壽島”。然而,養育海南人民的潔凈的河流開始讓污黑的廢水玷污著,未經處理或處理未達標的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肆意排入江河湖海。
現狀:
污黑廢水汩汩排入江河
走馬我省一些大江大河,不時可見這樣的鏡頭:污濁發黑的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污水嘩嘩排入江河,排放口周邊堆積著廢棄的輪胎、易拉罐、礦泉水瓶等各種垃圾,南渡江、萬泉河等均遭受程度不一的影響,個別湖庫水質呈下降趨勢。
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發布的《2006年全省環境質量快報》顯示,去年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狀態,與上年度相比,Ⅰ、Ⅱ類水質河段增加4.9%,但Ⅳ類水質河段同時增加1.6%,湖庫水質總體有所下降,達到或優于三類水質的湖庫減少5.1%。
監測顯示,劣Ⅲ類水質主要分布在部分中小河流,如文昌河、文教河,三亞河、滕橋東河、北門江、文瀾江局部河段及南渡江個別支流的局部河段,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氨氮及石油類等。與上年度相比,個別中小河流的污染指標有所增加。在開展監測的17座主要湖庫中,深田水庫、云龍水庫水質為四類,沙坡水庫水質為五類。
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污控處有關負責人說,目前我省江河水局部地區環境質量低,主要是靠近城鎮的河段,生活污水是主要污染源。
近岸水質較差的海域主要分布在養殖集中區和城市(鎮)附近海域。
去年,全省污水污染物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9.8萬噸,超過國家下達指標0.3萬噸(按2005年指標計)。
前兩年,省人大執法檢查組在開展對兩江三河《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感嘆:原本山青水秀的美麗寶島如今難以找到一條清澈而未被污染的河流,實在令人痛心。
成因:
設施缺少違規排放嚴重
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污控處有關負責人分析稱,我省江河湖海遭受污染,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我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低。全省除海口、三亞建有城市污水處理廠,對城鎮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外,其他市縣城鎮均無污水處理設施,大量城鎮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如定城鎮每天產生6000多噸生活污水,通過7個生活污水排放口直接排入南渡江;白沙縣城每年200萬噸的生活污水,也是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縣城的南叉河,之后又源源不斷流入南渡江。另外,目前海口、三亞的污水管道覆蓋率和污水處理率也偏低,未能適應生態省建設的需要。據統計,在全省近10萬噸的廢水COD排放量中,生活污水COD排放量就占了8成以上,是工業污水的7倍多。
其二,全省大部分高位池養殖場無治理設施,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
其三,工業污染防治出現反彈,沿江一些糖廠、膠廠、淀粉廠違法排污現象依然存在。一些企業缺乏生態保護意識,單純追求經濟效益,采用粗放型生產方式導致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
其四,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成造成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加劇,污染了江河水質。
其五,近兩年我省遭遇多年罕見旱情,江河水位下降,稀釋能力下降。
對策:
五年將建19座污水處理廠
省政府去年與國家環保總局分別簽訂的海南省“十一五”水污染物總量控制責任書及二氧化硫總量削減責任書中,明確提出了我省“十一五”期間污染防治目標:廢水污染物COD(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控制在9.5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2.2萬噸。凡水污染物不能達標的企業將一律停產治理。
為此,省政府制定“十一五”主要污染物防治措施,其中一條重要措施就是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污水管網的規劃與建設,這是“十一五”污染防治的重點。 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污控處有關負責人說,五年內,我省將分期分批建設19座污水處理廠,提高轄區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確保全省18個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均擁有污水處理廠。我省“十一五”環境保護規劃要求,海口、三亞污水處理廠要提高污水處理級別,增加除磷脫氮設施,減少城市河段和近岸海域的氮磷負荷,提高城市河段和海水水質
另據省國土環境資源監察總隊負責人透露,我省將逐步在一些重點污染企業安裝污染監控“電子眼”,實現對全省重點污染源實施在線實時監控,防止企業隨意偷排污染物。目前,部分企業已安裝污染監控設施。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