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份,審計署駐沈陽特派辦在對遼寧省營口市環保“十五”計劃執行情況開展審計調查時,針對該市利用國債和世行貸款投資建設的10萬噸西部污水處理廠運力不足、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排遼河匯入渤海等問題,向該市政府提出整改建議。營口市政府高度重視,主管環保的副市長當即承諾組織落實。經調查,從去年12月5日起,西部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量穩步提升,進入今年1月份,日均污水處理量已達10萬噸,運行實現滿負荷。
營口市西部污水處理廠是該市利用國債和世行貸款已建成的、唯一的污水處理項目,設計能力10萬噸,承載該市日排污水總量44.7%的污水處理任務。然而,審計調查了解到,該污水處理廠2006年4至9月份運行期間,受運行資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擾導致開工不足,日均處理量4.37萬噸,僅達到設計能力的43.7%,其收集系統內的大部分污水未經處理。審計調查組的人員現場取樣,經監測部門檢測,直排遼河的污水影響了遼河及近海海域的水質狀況,對周邊百姓的安居生活起到了負面影響。
2006年11月22日,審計調查組在與該市政府交換意見時,提出營口市政府應加大對西部污水處理廠運行資金的投入力度,確保其正常運行,以扼制遼河流域、近海海域水質惡化趨勢的審計建議,該市主管環保的副市長郝慶會同志當即表態進行整改。在實施整改過程中,該市重點做了以下幾項工作:第一,市長趙化明同志親自批示,責成公用事業(2035.295,-24.27,-1.18%)管理局協調、督促市政、排水處等相關部門領導做好污水集中供應工作,要求污水處理廠在設備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適時、適度地增加污水處理量。第二,制定系列企業規章制度;審計調查工作結束后,該市污水處理廠聘請專家和同業有經驗的人才,制定了近70萬字的系列規章制度,同時,就預先確定的崗位責任制,在企業內部推行定崗、定責、定人的“三定”模式。第三,實行全員培訓,提高勞動效率;為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該市污水處理廠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渠道組織對職工的培訓,不僅汲取了同業好的、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驗,而且對關鍵崗位的職工通過考試持證上崗,以實現優化勞動組合和提高勞動效率的目標。日前,該市西部污水處理廠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又提出了 “節約1度電,處理5噸水” 節支增效的口號。
由于該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上下齊抓共管,審計建議提出后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該市污水處理廠日均污水處理量就穩定控制在8萬噸以上,并從今年1月份起,已將日均污水處理量提高到10萬噸,實現了滿負荷運行,遼河及近海海域的水質和百姓的安居生活得到了改善。(黃貴祥 陳佳聲)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