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國家建設部村鎮建設辦公室主任李兵弟和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鄭興燦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就中國農村的水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李兵弟主任在回答中國建設報、建筑報、中華建設雜志等記者的提問中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盡管經濟發展很快,但要解決中國8億農民的問題還有一定的困難,這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絕不是拿出一些資金就可以解決的。他提出“村容整潔”四個字,村容整潔不等同于村容村貌,簡單講是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不能因為一味追求GDP增長而破壞環境。改善農村的給水、污水、交通狀況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這還需要相當長的時期。他總結農村建設為四句話:住安全房;走平坦路;喝干凈水;用衛生廁。李兵弟主任還提到在農村同樣可以引進外資,搞活農村,引進市場機制,但要充分考慮到農民對水價的承受能力。
鄭總提到飲水安全問題主要是由一些藻類和有毒有害的工業廢水引起,因此如何加強農村應對慢性或者突發性污染非常重要。在處理技術上應充分考慮農村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技術研究,犧牲土地進行污水處理也有代價,應綜合考慮造價低的方法。他不贊成在農村采用“推廣”的方式,而是“引導”農村采用適合的高新技術。
中國水網記者:中國農村面臨的是面源污染的問題,而不是點源污染那么簡單,那么阻礙農村這種污染治理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另外,日本在推進其一體化自然凈化設備時每安裝一家國家財政會有補貼,那么中國有沒有相關的政策扶持?
李兵弟:面源污染是個很復雜的問題,已經超出了今天的主題,環保總局或許會有更合適的回答。面源污染帶來的危害也勿庸置疑,強調的是一點就是一切從保護農民的利益出發。日本的做法是有其歷史條件的,日本在建設中也曾出現了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為了解決農村凋敝帶來的影響,日本開始著手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從大規模的生產設施到一家一戶建立的自然凈化槽,也是在不斷發展中建立起來的,這與中國的沼氣池有異曲同工之處。
中國水網記者:仇部長昨天在講話中提高到2010年要使我國1.6億農民的飲水安全得到保障,而中國農村很多地區有高砷高氟的現象,請問除砷除氟的技術能保障2010年1.6億農民的安全飲水問題嗎?
鄭興燦:除砷除氟目前從技術上講沒有問題,很多技術都可以做到。下一步需要解決的是兩個問題:一、設計簡便易用的裝置。很多高砷高氟都是在邊遠山區,相對比較落后,因此裝置得簡便易用。二、造價費用需要很低,得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力。另外,后期服務也需要考慮,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生產的方式,因此得考慮到后期服務的需求。
中國水網記者:在下午的農村污水處理研討會上,日本的專家介紹了其自然凈化設備,中國是否有應用這種技術的可能?中國農村在發展中有何適合農村的技術模式?
鄭興燦:日本的這種技術在中國的七八十年代就有所應用,那時主要是在一些城市,后來由于大規模地建設污水處理廠而逐漸淡出中國歷史舞臺。中國農村長期起來一直是自己消納污水,現在由于社會發展一些土地閑置而使產生的污水無法處理,這種獨立處理的方式也可以考慮應用。目前已有很多相關的處理技術,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技術。
最后李兵弟主任強調到農村最主要面臨的是人居環境落后,污水和垃圾是兩個相對薄弱的環節,為農民維護權利、保護利益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而最為大家關注的資金問題也一定會隨著國力的增強而得到逐步解決。
(中國水網)
編輯:謝曉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