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第五屆世界水大會舉辦了“市長論壇”,在隨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建設部仇保興副部長、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張悅、建設部總工王鐵宏聯合回答媒體提問。
城市水環境治理:情況惡劣還是形勢大好?
中國水網記者:
這個問題問以下仇部長。您在今天下午的市長論壇上說,我國現在面臨著有河皆污的情況,說明水污染形勢很嚴峻。但是,我看到今天頒發了35個水環境治理優秀范例城市的獎,似乎是喜氣洋洋,形勢大好。那么,請您談談,到底是“有河皆污”還是形勢大好?
仇保興:
我們說“有河皆污”是絕大多數。我們的城市的水體的情況,全國人大也有一個調查,實際上,我國城市水體污染是基本惡化,局部好轉。這個基本惡化是意味大部分水體是遭到了污染的,但是今天頒獎給它們的這35個城市的水體是有好轉的。我們國家一共有662個城市,現在只有35個城市得到表揚,只能說是局部好轉的又一個證明,而且這里面有一些城市的水體不是改善的,是調水沖污的。所以說,我今天講到的五大思路轉變其中一條就是水的社會循環不能超越水自然生態循環的承受能力。上游的水的社會循環利用不能影響下游的水的生態循環利用。事實上,有相當數量的城市盡管得到表彰,但是它還是把污水通過搬運的辦法搬運走了。前段時期,它們也在采取措施逐步扭轉這個錯誤,應該說把污水不經過處理搬運走,還不是很科學的做法。我們之所以給它授獎,因為想找這樣的典型也是不容易的。
供水安全問題 有技術潛力可以挖掘
中國水網記者:
我有一個問題問張悅副司長。在哈爾濱停水事件中,張司長帶領建設部的專家組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的緊急情況也給我國供水安全敲響了警鐘。我想問一下,應急供水機制在未來“十一五”規劃當中有什么具體措施,“十一五”規劃什么時間能夠公布?
張悅:
在哈爾濱事件發生以后,中央和國務院都非常重視,國家也一直很重視飲用水的安全問題,尤其是針對水源污染突發事件,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供水的安全非常重要。建設部作為供水的主管部門,在應對水源安全方面應當有所作為,按照這個要求我們首先制訂了城市供水應急預案,要求各省、各市制訂預案。當然包括的范疇比較多,包括水質督察,包括應急的技術體系。國務院有關部門由發改委牽頭正在做飲用水安全的規劃,涉及到水源的保護、水運污染的治理、供水設施的改造等問題,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各部門都在按照自己的職責進行應對方法的研究。我想應該盡快能夠報國務院,經過國務院審批以后加快進行實施。另外,建設部組織了近百名專家在研究自來水工藝應對水源污染的技術體系和技術導則,針對300種工業造成的有機物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的物質,我們正在進行研究和實驗,利用自來水廠加強某一段工藝來使它處理以后的水符合標準。也就是說水源污染了,超標了,讓老百姓喝的水仍然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實踐證明這里面有潛力,可以發揮關鍵的作用。哈爾濱事件發生的時候,污染物同時在下游的褡褳河也超標了,但是由于及時投加大量活性炭進行吸附,最后,自來水水質完全符合國家標準要求。褡褳河是煤氣基地,迫于這種情況不能停水,所以靠我們給排水專家在現場進行實驗確定方案,結果非常成功,硝基苯的去除率達到98%。這也給我們啟示,我們完全有能力應對這種突發事件。
(中國水網)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