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強調沙特本土企業入選最多,是想提示沙特推動本土化制造,降低進口依賴的意愿,前面的目標值中也能看到這項:海水淡化設備本地采購率在2030年前達到70%。這大概是所有目標值中唯一的利空,但對于在國內外市場上沉浸多年的D方陣企業來說,可以有很多方式避障,不過最有效的當然還是用實力說話,特別是智能化方向。
第四個提示是在整個供應鏈上,EPC好像越來越成為被擠壓的一段,特別是在面向投資開發商的時候,不但要承擔一般的施工風險,可能還會因通脹等問題而被轉嫁更多的成本,甚至為前期工作的缺失背負責任。據說沙特還計劃在年內上調EPC項目中本地勞工的比例,但現實中可能會面臨招工不足的問題。
第五個提示是在發標如火如荼之際,投標人數量卻在減少(非個例,而是全球現象,視作競爭放緩還是市場風險因人而異),比如Alkhorayef Water & Power Technologies公司上個月成了7.47萬立方米/日吉贊污水處理廠集群項目的唯一投標者,負責融資、建設、運營和維護,并配套建設166公里管網,計劃2028年第四季度投運。
第六個提示是關于局里局氣的SWA的,它去年9月把價值12億里亞爾的30萬立方米/日延布阿爾巴赫獨立水廠設計建造項目(紅海沿岸海淡項目之一)給了印度的VA Tech Wabag,12月就宣布取消,導致后者股價暴跌。無論是為了重新招標還是存在暗箱操作,都說明需要留意此類招標項目的穩定性和透明度。
提示機遇并不意味著吹響沖鋒號,同樣地,提示風險也不意味著敲響退堂鼓。在鼓勵出海的基本觀點下,我始終認為“危機”二字是一對玄妙的對立統一體,危中有機,機中有危,所以在公開文章中會盡量一視同仁地只擺事實,不講道理,希望能起到一些一視同仁的作用。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